小說吧 > 遊戲競技 > 論語 > 第116部分

第116部分 (第2/5頁)

之獸,或時似類鳳皇、騏驎,其實非真,而說者欲以骨體毛色定鳳皇、騏驎,誤矣!是故顏淵庶幾(11),不似孔子;有若恆庸(12),反類聖人。由是言之,或時真鳳皇、騏驎,骨體不似;恆庸鳥獸,毛色類真。知之如何?

【註釋】

(1)戴午:參見11·2注(2)。

(2)顓頊:參見11·2注(2)。

(3)必未:據遞修本應作“未必”,當據改。

(4)假令:即使。不同:據文意當作“合同”,涉上文誤。

(5)重瞳:指每隻眼睛有兩個瞳人。虞舜重瞳:《史記·項羽紀贊》:“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

(6)王莽:參見9·15注(15)。

(7)晉文:參見5·4注(1)。駢(pián偏陽平)脅:指肋骨連成一片。

(8)張儀:參見11·3注(6)。

(9)有若:參見47·4注(17)。

(10)道:指“先王之道”。事:此指具體的禮儀制度。

(11)顏淵:參見2·2注(18)。庶幾:差不多。

(12)恆庸:平常,一般。

【譯文】

神聖的鳥魯的毛色不相同,好比十二聖人的骨相形體不相同一樣。頭上長角的形象,就同面額高滿的形象一樣。顓頊面額高滿,堯、舜不一定也是這樣。現在魯國捕獲的麟頭上長角,那麼以後見到的麟頭上不一定長角。如果依照魯國捕獲的麟的形狀去識別世間上的麟,那是肯定不能誤別的。為什麼呢?因為鳳凰、麒麟的毛羽骨角是個個都不同的。即使毛羽骨角相同,也許有類似的,下一定真的是這種東西。虞舜有雙瞳人,王莽也有雙瞳人;晉文公的肋骨連成一片,張儀的肋骨也連成一片。如果因為骨體毛色相同就是同類人,那麼王莽就應該是虞舜那樣的聖人了;而張儀也就應該是晉文公那樣的霸主了。在魯國的有若,相貌最像孔子。孔子死後,弟子們一起推有若坐在孔子的座位上,向他請教先王之道及禮儀,有若不能問答,是什麼原因呢?體形相貌與孔子相似,而實際上稟性和孔子並不相同。現在有五色羽毛的大鳥,長有一角的野獸,也許與鳳凰、麒麟形狀相似,其實並不是真的,而談論者想根據骨體毛色相似來認定是鳳凰和麒麟,這就錯了!所以顏淵的道德學問與孔子差不多,但相貌卻不像孔子;有若很平庸,相貌反而像孔聖人。因此說來,也許真的鳳凰、麒麟,它們的骨體並不與想象的相似,而一般的鳥獸,毛色反而像真的鳳凰、麒麟一樣。用那些儒者的辦法怎麼能識別它們呢?

【原文】

50·3儒者自謂見鳳皇、騏驎輒而知之(1),則是自謂見聖人輒而知之也。皋陶馬口(2),孔子反宇(3),設後輒有知而絕殊(4),馬口、反宇,尚未可謂聖。何則?十二聖相不同,前聖之相,難以照後聖也(5)。骨法不同,姓名不等,身形殊狀,生出異土,雖復有聖,何如知之?桓君山謂楊子云曰(6):“如後世復有聖人,徒知其才能之勝己,多不能知其聖與非聖人也。”子云曰:“誠然。”夫聖人難知,知能之美若桓、楊者(7),尚復不能知,世儒懷庸庸之知,齎無異之議(8),見聖不能知,可保必也。

【註釋】

(1)而(néng能):通“能”。

(2)馬口:形容嘴巴像馬嘴。

(3)宇:屋簷。反宇:形容頭頂凹周圍高,像翻過來的屋頂。

(4)後:遞修本作“使”,當據之改。“輒”字涉上文衍。知(hì智):通“智”。

(5)照:比照,鑑定。

(6)桓君山:桓譚。參見39·1注(15)。楊子云:即楊雄。參見

最新小說: 網遊之經商聖手 火影:從百分百完美虛化開始! 莫名其妙的異世界冒險 NBA:我帶威少建王朝 懂不懂ADCarry的含金量 長相思之為相柳扭轉乾坤 穿越王者:聊天室裡的英雄傳奇 開啟檯球皇帝生涯 孤僻高冷謀士拒絕談戀愛 殺神快跑,你物件玩狙的 四合院之剝奪一切 綜影視之今安 零度狂歡 綜影視:一不小心甜過頭 率土:最強僱傭兵 網球傳說之她的天下 當原神照進現實 何雨柱重生變聰明 在平行世界的她們很幸福 穿海:海上建堡壘,戰四海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