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事情擱在普通人身上,那叫疑心病,應該去看醫生;可這事卻發生在一位〃明君〃身上,明擺著,中國人對明君的要求標準,實在是有點太低了。
除了為人極度敏感外,康熙還有一個愛好,就是特喜歡找茬惹事。曾經有一次,康熙忽然把古北口的總兵楊怡齋找來,命令他現場背誦《大學》,可憐楊怡齋也不曉得領導抽的是哪股子邪風,只好硬著頭皮瞎背,背了一半,就背不下去了……〃陛下,臣忘了。〃
一聽說楊怡齋忘了,康熙大喜,曰:〃你打小學的課文,咋就忘了呢?〃
楊怡齋道:〃工作太忙啊……〃心裡說,王八蛋才天天背誦小學生課文呢……
第57節:康熙不是王八(2)
就聽康熙道:〃你工作再忙,還能有我忙嗎?你看我給你背誦一篇……〃他往楊怡齋面前一站,吭吭吭一口氣把《大學》背誦完了,然後得意洋洋地道:〃如何?〃
楊怡齋這才明白過來,原來康熙是閒極無聊,無事生非,想找個人來歌頌歌頌他,當即歌頌道:〃陛下啊,您是天縱奇才,我哪比得了啊。〃康熙大喜。
就因為會背一篇小學生都會背的課文,康熙就樂成這個樣子,由此可見此人比較純真,比較膚淺。這種人,天生的喜歡賣弄,是惹是生非的高手。他只要一聽說誰比較厲害,就要和對方較量較量,你不說他天縱奇才,他跟你沒完。
還有一件事,是康熙南巡的時候,地方官出迎,指著隨從中的一名百姓代表說:〃這個人啊,叫吳廷楨,很聰明的,是我們吳中的才子。〃
康熙一聽,〃什麼?還有人敢跟我比聰明?過來過來。〃伸手招呼吳廷楨過來:〃你是吳中才子?不是吹牛吧?那什麼,你既然是才子,馬上賦詩一首,限令只能使用江韻。〃
百姓代表吳廷楨的腦袋〃嗡〃的一下子就大了,只好絞盡腦汁,曰:〃龍舟彩動旗影憧,聖主巡方至越邦……〃剛剛曰了兩句,康熙就打斷了他的詩,說:〃不是到越邦,這已經到了吳江了……你接著來。〃
吳廷楨心裡那個氣啊,心說這個康熙啥人啊,說你到越邦有啥不對啊,你還非得要給弄到吳江去,一咬牙,曰道:〃民瘼關心忘處所,侍臣傳語到吳江。〃這樣四句詩一下子圓了回來,康熙笑曰:〃還真是吳中才子啊,有一套……〃
總之,康熙這個人,他就是比較喜歡找別人的麻煩,給別人出難題。正是這項超凡的才能,使他晉升為中國為數不多的明君之一。而他這個性格,恰恰也正是他的〃帝王策術〃的一部分。
第58節:帝王之術的運用
帝王之術的運用
如果我們把大清帝國的第二屆皇帝皇太極、第三屆皇帝順治和第四屆皇帝康熙比較一下,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這個現象就是:第二屆皇帝皇太極在位的時候,實行的是〃集體領導〃,領導班子四大巨頭並排而坐;而皇太極為了打掉另外三個巨頭,煞費了苦心。到了第三屆皇帝順治,情況更是危險,如果不是鰲拜等家臣拼了性命,在議政王公大臣會議上敢跟多爾袞動刀子,皇帝的人選花落誰家,肯定是一個未知數。但等輪到了小康熙的時候,卻沒有聽說有誰鬧過什麼事,選立康熙,完全是孝莊皇太后和洋鬼子湯若望這兩人關起門來一合計,事情就這麼定了。
為什麼小康熙登基是如此的順利?或者說,為什麼皇太極和小順治登基的時候就那麼艱難呢?
這個問題,契因於老汗王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在世的時候,喜歡玩的雖然是一言堂,但是他心裡還是明白利害是非的,知道集體領導更符合人性,更具有可持續發展性,所以他留下了遺囑,要求在他死後,建立起八和碩貝勒議會制,實行〃集體領導〃。正是因為有這麼個〃集體領導〃,所以皇太極才玩得不開心,不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