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上各派門人就此討論,國子監的學生們也在討論著這件事。三月初,聖旨頒佈,允許國子監修書,翰林院相輔,許文容師徒二人著手此事,並佈告天下,召博學之人入京,入國子監,共同修書。
太子對此提出異議,並不是認為此事不妥,而是他更推薦翰林院掌事負責此事,許文容師徒,他認為資格不夠。
宣平帝冷哼,還沒有說什麼,定王殿下就跳了出來,對太子大嚷,稱他著色於男女之忌,此為大庸!
朝上,宣平帝制止了定王殿下的胡鬧。可太子拘泥於男女之忌,不知怎麼就作為一樁笑談,傳了出去。天下人都說太子瞧不起女人,昔日的種種行為都被翻了出來。一些當朝女大臣,當即與太子站到對立面,抨擊太子之過。
因為這件事,定王殿下還被皇后叫進宮,大罵一通,訓斥他不學無術,只專給兄長惹事,讓他去給太子道歉。傅青軒道不道歉都無所謂,反正名聲已傳出,太子黑著一張臉,簡直不想見這個胡鬧的弟弟。
皇帝頒佈的修書,絕不僅僅是整理二字。前世戰亂,多少典籍丟失,正是要藉著這個機會,整理天下書籍,彙編一冊。
這是千秋大功之事,事成後,後人必將俯仰當今宣平帝。宣平帝大樂,何樂而不為?如此,他對自己兒子看上的這個姑娘,更加好奇了,迫不及待想見面。好在三月十五,便是殿試之日,也要不了幾天了。
從二月底開始,天下博學之人紛紛前往盛京,學問交流的氛圍前所未有的濃烈。人人毛遂自薦,想要參與這千古盛世之中。翰林院各位大臣,還有國子監祭酒許文容許大人的門路都比較難走,不少人把機會打到楚清露這裡。楚清露才看了兩三天這些人投來的書卷,就被許文容重新關進了國子監中,讓她讀書去。
許文容的原話是,“等你殿試過了,再管這些事。”
殿試,是三月十五。
之前楚清露的每一次考試,傅青爵都很緊張。但是到了殿試這一塊,傅青爵倒是一點都不緊張了。上面的那位是他父皇,他能給楚清露鋪的路,全都鋪好了。就算楚清露緊張成篩子,宣平帝也不會為難她。更何況,傅青爵瞭解楚清露,她倒是真不緊張。
臨去宮前,看小姑娘穿著宮中發下來的文袍,傅青爵笑,“去吧,我等你回來。等你嫁給我。”
當天,楚清露跟陸青萱一起參與了殿試。
楚清露學問很好,卻終究年少,進了殿試的,不乏有人比她更出色。宣平帝完全是用看未來兒媳的眼光來接見楚清露的——單憑楚清露會試第一的成績,就夠入她的眼;再加上,楚清露還是許文容的關門弟子;再再加上,尚未入朝為官,留在國子監讀書,楚清露就借國子監學生能言天下事的權利,提出了修書這樣於千秋有利的好事。無論哪一方面看,宣平帝都不再覺得她配不上自己的兒子。
雖說出身差了些,但本身有才,那方面,倒是無所謂了。不就缺身份麼,皇室完全給得起,不用愁。
會試結束後,楚清露被點為了探花郎。陸青萱發揮平平,進了二甲,也算是滿意了。
當日騎馬走街盛京,眾國子監學生和紛聚盛京的有才人士圍觀,道路擁擠,熱鬧非凡。
接下來,楚清露被授予了翰林院編修的官職,陸青萱也留在了翰林院。翰林院現在負責修書之事,楚清露本就身份特殊,新的官職一入,翰林院就一心撲到了修書大事上。
浩浩瀚瀚,將國子監的書重新整理,並修成新書,不多於十年的功夫,都是做不完的。
期間,楚清露又上了幾次摺子,為禮數之亂之廢而爭,為工部之無為而爭,進退得當,宣平帝簡直想把她從翰林院,調到御史大臣的位置上去。私下裡,宣平帝跟傅青爵說,“你挑了個厲害的姑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