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她是獨一無二的。
但是,吐蕃、東突厥、契丹,讓她執掌的天下,執掌的帝國邊患不斷,幾經戰爭,多喪師辱國,讓她威嚴掃地。特別是如今三家都在禍害自己的邊疆。
如今吐蕃提出了議和,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契機,還有東突厥要求歸河西降戶,若如此,東突厥也為她所用的話,那麼契丹指日可滅,邊患何愁不平?但有一個問題,她必須得考慮百官的感受和天下百姓的看法。
“諸位愛卿,今日廷議之事,想必你們都已經知曉,如此,你們對跟吐蕃議和有何看法?”女皇問道。
朝中如豆盧欽望、楊再思、蘇味道、姚璹等人,能夠做到宰相位置,除了運氣外,哪個不是人精?跟吐蕃議和?這在唐朝就是恥辱,若議和,那不被後人給罵死?他們本人品質不怎麼樣,可非常注重死後名聲。所以沒有一個宰相發言。
大殿內鴉雀無聲,女皇頓時感到。自己怎麼在唱獨角戲呢?看來這吐蕃議和之事,眾宰相都不願意說,怕擔責任。
這個時候,天官侍郎並鳳閣鸞臺平章事顏元孫出班奏道:“陛下。跟吐蕃議和也並無不可。但若以吐蕃的條件來看,吐蕃視我大周如板上魚肉。此例斷不可開,若答應了吐蕃,還有東突厥,還有契丹。若他們也如吐蕃一般,那朝廷和聖上將如何自處?微臣懇請聖上三思!”
顏元孫是理學之士,所以他算是代表了理學之人的意見。
女皇心中點了點頭,心中對顏元孫讚揚了一番,於是便問道:“那依愛卿之意,當如何解決吐蕃議和之事?”
顏元孫早就跟宋璟等人商議過,所以心中有數。便躬身回答,“此次吐蕃議和,也只是吐蕃久攻鄯州城不下,吐蕃大論欽陵便派遣了使者。這是否是吐蕃贊普的使者,微臣不得而知。而此前,魏王帥大周精銳於羅漢谷大敗論欽陵,論欽陵十萬大軍逃到鄯州境內不足一萬,當此時他要議和,也是我大周提條件。依微臣之見,跟吐蕃議和之事,可交由魏王殿下,他對吐蕃之事相信一定熟悉。魏王出馬,定可讓我大周揚眉吐氣!”
朝中有不少大臣頻頻點頭不已,內史豆盧欽望首先便附議了,至於楊再思和蘇味道,則還要看著女皇臉色,看到女皇並沒憤怒,便也趕緊附議了,一切推給魏王才是最佳選擇。
“臣等附議!”楊再思和蘇味道相視一眼,齊齊躬身道。
宰相中有大半附議,其餘百官還能說什麼?
春官尚書武三思想說點別的,但他實在是肚中沒有幾滴墨汁,漲紅著臉,最終也只能附議。
女皇看到百官如此,便只好下旨,跟吐蕃議和之事交由魏王全權處置,並封武柲為隴右巡訪處置使,如此一來,隴右之事,算是武柲說了算了。
接下來廷議的是河西降戶,河西降戶是東突厥一支,因東突厥當初內部混亂,便有一支約三萬人的部落歸降大唐,自此已經過去數十年了。如今河西降戶約有十餘萬人分居河西各州,東突厥默咄想發展壯大,就必須有人口,那麼河西降戶是一個比較大的人口資源。
國家要發展,那麼首先得有人,默咄不是傻子,直接掠奪大周人口,會使得大周反感甚至抵擋,而且掠奪的漢人也只是奴隸。所以要回曾經歸降大唐的突厥部落,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宰相蘇味道人稱“蘇模稜”,所以不會諫言。但楊再思卻不敢再不言,畢竟他的性格雖懦弱,但還是很會察言觀色的。
於是楊再思出班奏道:“豐州、靈州、沙洲、瓜州等六州河西突厥部落,本屬於突厥,不若歸還東突厥,並賜以農具、谷種等物,以安東突厥之心,順便也可以令其攻打契丹,此一舉兩得耳。”
此言說中了女皇的心坎,女皇露出了笑容,剛要下旨,便被朝臣打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