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亂之中,方可成勢,勢既成,位不遠!二王子可先挑起扶余與遼東之戰,求領一軍,趁機發展,我有把握,讓二王子戰必勝,攻必克!”
“再有,我研究辰河商會法典、各門學科數年,對其系統極為了解。二王子若用以實行改革,效果絕對不會比大王子差。只需內外雙管齊下,以二王子四加對大王子二加之底蘊,必不輸於他人!”
姬子文說得激情澎湃,尉戈行內心震動,隱隱有醍醐灌頂、撥雲見日之感。直到姬子文說完,尉戈行向前奔了兩步,學著漢家禮儀,向姬子文鞠躬道:“請先生助我一臂之力,他日若有成就,必不吝分享!”
姬子文心中暗樂,臉上卻很是淡定。
於是一對搭檔就此形成。
尉戈行依著大漢的做法,請姬子文為軍師,又請四加及一些擁護自己的使者宴會,宣佈其地位。
姬子文看上去二十多歲,年紀輕輕,竟然得此地位,自然有人不服。不過姬子文卻不在乎。
姬子文給尉戈行的第一個建議,便是動用本方勢力,往說扶余王,以協助戰勝挹婁為由,索要人口、地盤,或者等值財貨。
扶余王開始不覺得需要如此做,但隨著建議之人多了,便誕生了想法。
再說現在扶余有五萬常備軍馬,又有大王子四萬精兵,似乎實力上升了一個臺階,有些底氣了。
於是扶余王集眾商議,最後竟然透過決案,扶餘國向公孫康提出分享戰爭成果,至少價值十萬奴隸的財物。
公孫康接到扶餘國書大為惱火,自己如今氣勢沖天,扶餘國竟然膽大如此,於是也聚眾商議對策。
半月之後,扶餘國收到訊息,這訊息不是好訊息,是戰書。
公孫康將領軍十萬,兵分兩路北上,征討扶餘國,時間就在年關之後。
進入十月,天氣極冷,有些地方乾脆下雪,公孫康欲雪後出征。
訊息傳至扶余,上下大驚,扶余王后悔了,許多人都後悔了。
大王子、二王子則看不出任何驚色。
原來大王子得到了步騭的建議,讓其支援挑起與公孫康之戰,以便在戰爭中磨礪軍隊,並打敗公孫康,真正證實自己的實力。
大王子請徵,二王子也馬上進入王庭,請領軍馬出征。
扶余王本來意欲求和,卻不想兩個兒子都主戰,且有辰河商會為後盾,尉仇臺又有了幾分底氣。
於是尉仇臺給大王子尉戈遲王庭兵馬兩萬,給二王子尉戈行也兵馬兩萬,讓二人分東西兩路,卻由大王子節制二王子。
二王子有些氣悶,軍師姬子文卻道:“二王子不必如此,有此兵在手,卻是二王子立命之資了。兵馬多少、歸誰統屬,皆不重要,因這些兵馬,事了之後,終究要歸於王城。但二王子真實目的,卻是在此戰中發展自己勢力。二王子放心,一切皆在我掌握之中,我已為二王子做好了全套方略,二王子若能信得過,明年卻可讓他人刮目相看。”
二王子一看姬子文的方略,第一步竟然是跟辰河商會建立溝通,這讓他大為不舒服。
姬子文道:“二王子想要避開辰河商會,只怕做不到。您不瞭解辰河商會之實力,別說二王子,便是當今朝廷,也要畏懼辰河商會七分。再說回來,二王子不說得到其支援,只需與其正常交易合作,便能得到極大便利。二王子難道忘了此前的尉戈遲是何等境況嗎?”
姬子文苦口婆心的勸導著。
“那朝廷那邊,又該做如何解釋?”
“朝廷?二王子與丞相合作,卻並沒有規定不能發展自己實力吧!再說了,若是二王子失去與大王子爭鋒之可能,丞相那邊,恐怕轉眼就不再與二王子有任何瓜葛。”
姬子文之言,句句點在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