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邊打邊整 (第1/2頁)

當夜,沙哈魯已經獲悉阿哈馬全軍覆沒,悄悄收攏剩下的三萬二千人馬撤退到吉祥城,再次派人向帖木兒火速求援。

朱大能想乘勝追擊,遼王果斷予以拒絕:

“我軍經過千里轉戰,攜帶的彈藥所剩不多。第一次步炮協同作戰,大家都沒有經驗,讓炮兵把攜帶的炮彈幾乎都打完了。”

“我軍騎兵不多,又經過一天廝殺,也無力再戰。何況還有那麼多善後工作要做。”

朱大能想想也是這麼回事,也就沒再堅持。

帖木兒大軍儘管十分頑強,明軍還是俘虜了近五千人,特別是俘獲了帖木兒大軍中的近千名突厥火繩槍手,給損失最大的步兵提供了優質兵源。消化這些兵源,也需要時間。

接下來的日子裡,明軍不急不噪,就在烏魯木齊河邊一邊駐守,一邊練兵。

軍事訓練的工作就交給朱大能了。明軍雖然損失了一些人,但又從俘虜中補齊了人馬。

這就是遼王指揮作戰的風格,始終像在坐一臺四平八穩的老爺車,節奏把握得很好,和他的面相、年齡毫不相稱。

隨後幾天,明軍又有大批人員和物資姍姍來遲。

遼東的山炮連、輜重連、警衛連和運送槍支彈藥的一個車兵營一齊開到了迪化前線。

張石專門讓千戶薛臺帶了一個車兵營來增援遼王,又運來三十支掣電銃、一百支迅雷銃、兩個基數的迫擊炮彈以及大量鋼盔、棉甲等軍械物資。

此後每隔十天或半個月,幾乎都有兩到三車的軍械從遙遠的遼東運來。

原本防守哈密的開國公常升和肅州中護衛指揮使宋忠也順便押送四千石軍糧到了迪化。

太子此時已經奉旨返京,臨行前擔心遼王兵力不夠,將負責太子安全的府軍衛全部人馬交由駙馬都尉李堅率領,讓其接替宋忠負責哈密的城防和軍需運轉工作。

宋忠交割防務後,又帶領肅州中護衛剩下人馬從哈密北上庭州,徹底鞏固了從巴里城到迪化的千里後方補給線。

遼王就讓和宋忠一起來到前線的開國公常升負責起築城任務,指揮工兵隊和五千多俘虜繼續築造迪化新城,伐木建房,作持久戰準備。

庭州已安如磐石,張斧也帶領自己的兩營主力騎兵和罕東沒有帶走的騎兵營歸建迪化大營。

燕王朱棣在收到太子的諭令後,讓燕山中護衛指揮使薛?和副手譚廣帶領燕山中護衛三千精騎遠道馳援而來。

明軍現在是兵強馬壯,遼王卻是有些頭疼。

這兵馬越多,後勤壓力就越大。這軍需後勤更是個天文數字。

按照目前明軍輸送效率,如果經營北疆堅持到明年屯田秋收時候,至少需要十萬石軍糧,關中百姓將要承受至少八十萬石的軍糧負擔。如果加上河西駐軍的口糧,這個負擔可能要達到一百萬石以上。

按照分階段轉輸的方法,隨著糧食消耗,逐次減少運糧車輛和人數,至少要有六萬輛大車和十八萬民夫投入直接轉運,再加上沿途護送兵丁,人力成本達到二十萬人以上。即使全部採用士兵運輸,也要十八萬以上的步兵。

換句話說,前線每增加一兵,後方就要增加十人以上進行保障。怪不得當年李世民為保障侯君集征討高昌,發動關中百姓為前線轉運糧草,十室九空,民生凋敝。

現在大明四處用兵,甘肅荒無人煙,關中戰後重建不久,哪能再調集這麼車輛和人力?

遼王不得不找來宋忠,好好研究後勤補給問題。

“宋忠,現在有這麼幾個事件要立即落實。”

“殿下請吩咐。”

“你通知宋都督,讓他將屯積在瓜州的二十萬石軍糧分送到庭州、迪化和吐魯番三地就行了,後面暫時不要再從後方

最新小說: 穿越三國做將軍 從落魄書生到一品富商 小馬:編寫之眷 龍珠之賽亞人貝吉塔 人在奧特,開局獲得地球意志饋贈 四合院:胎穿成一大爺的女兒後 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爺的了? 斬神:諸神代理人,開局定海神針 三國大軍溼家 大明:老朱假死後,我登基鬨堂大孝 被海盜打劫了,最後成了皇帝 弒兄殺父,我登上大位 關於南朝貴公子是我冒充的這回事 亮劍:特戰小組恭喜發財 短影片:給古人紅色震撼! 大唐:不讓我種地,就把你種地裡 考前測試在發瘋 四合院的一股清流 盜墓:你們真的不是npc嗎? 開局貝利亞從吞噬哥爾巴開始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