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詠霖綜合聽取了國務會議的意見之後,心裡有了想法,然後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山川河流,英雄人物,飛禽走獸,還有過往的歷史,這些都不可避免的有些侷限性,代表一部分人,一個地區,一部分人可以接受的喜好等等,這並不能代表我們的整體。
國旗的意義是凝聚一個整體意識,是應該得到所有人都認同的一個一個存在,同時也可以代表所有人的一個存在,它不該有地域性,不該有什麼特殊性,而應該具備普遍性,為人所普遍接受。”
明國有什麼是全體國民都能普遍接受的存在呢?
不屬於任何具現化的存在,沒有任何地域屬性,卻能在心底裡成為一種全民認可的象徵。
答案顯而易見。
革命。
大家是因為革命而凝聚在一起,因為革命而獲得自由,因為革命而成功建國,因為革命而走到如今。
一路走來,到底是什麼成就了他們,他們比誰都清楚。
於是所有人的意志都得到了統一。
以革命為主要方向,構築全新的屬於明國的國旗。
蘇詠霖提了幾點意見。
第一,以紅色作為國旗的主色調。
因為紅色是為建立明國而戰死之烈士的血的顏色,是生命的顏色,因為他們的前仆後繼,才有瞭如今的大明國,所以大明國絕對不能忘記他們。
第二,國旗上應該有日月同在。
日月是明國國號之來源,是【日月光芒所及之處,皆生民之樂土】的立國誓願,是他們這一輩開國創業者的宏願,不該忘懷。
至於具體該怎麼將大明的國家意志濃縮在一面旗幟上,就該是發揮大家的力量的時候了。
洪武八年六月初五日,蘇詠霖下令面向全國群眾徵集國旗草案,將這一命令透過官府和復興會雙渠道下達明國的每一個角落。
他力求讓全國人民都知道大明要準備自己的國旗了,並且為此集思廣益,聽取大家的意見。
國旗草案徵集令下達之後,到六月中旬,蘇詠霖正式對張越景、趙玉成下令,要第一兵團和第七兵團進行戰術準備,主力進攻軍隊開始進入戰備狀態。
駐軍在杭州城外的周至所部也得到了蘇詠霖的密令,要求他們竭力協助蘇長生、張栻,儘可能實現對杭州的佔領。
蘇詠霖自己從六月二十日開始親自視察剛剛組建完成的神機第二營,他進駐軍營整整三天,親自指導部分士兵使用火器,看他們操練對火炮的使用和與肉搏軍隊的聯合作戰技術。
六月二十五日,蘇詠霖下令調集虎賁禁衛軍第一師和第四兵團第十軍這兩支部隊,將他們聚集在中都近郊展開全面戰備。
然後蘇詠霖開始佈置自己南征之後的中都政局,做了一系列的佈置,安排了很多事情。
他還把辛棄疾留下,讓辛棄疾盯緊北面草原,以防草原上的某些人因為蘇詠霖南征、長期不在中都而產生某些不該有的幻想。
汪古部和塔塔兒部暫時是可以相信的,因為他們和明國的商貿往來日漸緊密,內部也被明國的密探滲透的差不多了。
但是更北邊的草原上還有數量繁多的草原部落,他們的行動可不受制約,難說他們會不會有什麼特別行動,不可不防。
留下辛棄疾坐鎮中都,蘇詠霖才能放心的南下。
六月二十八日,蘇詠霖正式下達戰區動員令,下令戰區各行政官員按照大明戰爭動員法動員當地民眾加入民夫隊伍,在戰爭發起之前完成動員準備,命令一旦下達,就要立刻開始戰爭。
六月二十九日,蘇詠霖親自投入到了中都地區、山東地區和兩淮地區的戰爭動員命令當中,親自負責了一些動員方面的調令,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