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適合做太太的,於是,便收回花心,專心做起丈夫來。
幾年下來,兩人之家發展成四口之家,安安以柔克鋼,徹底用她堅韌不拔的毅力徹底征服了老公。而她自己,為了照顧丈夫,也已經從生活習慣上徹底西化,就連那個頑固不化的中國胃也已經練成專門消化起司乳酪的美式器官了。
吃法國菜,住美國房,開法拉利,喝香檳酒,用日本化妝品,花大款的錢,最後嫁個美國丈夫,這恐怕是某些時尚物質女孩的夢想。就象穿名牌趕時髦一樣,找一個美國白人做丈夫,一時間也成為某種時尚。
然而,嫁美國丈夫並不如想象那麼風雅有趣,因為多數的美國人很現實,他們的浪漫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浪漫,而並非象牙塔裡臆造出來的空中樓閣。
看美國夫妻間整天kiss(親吻)來,kiss去的,開口閉口honey(蜜糖)darling(親愛的),來得那個親切,那個甜蜜,其實,兩人真情與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別人是無法猜測和體會的,沒準一邊蜜糖甜著,一邊正簽字鬧離婚,或者前腳喊著親愛的明修棧道,後腳已經跟別人暗渡陳倉了。至於是否真親愛,只有天知道。
所以表面上的東西,可以相信,但不可全信,有形式很好,但如果被形式主義毒害得失去了正確判斷力就不好了。人家那麼叫那麼喊,那麼行動,往往處於人家的習慣,並不代表你概念裡的內容,所以,不要被形式所矇蔽,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
美國人在表達感情時擅長用語言和形體動作,一方面是出於西方人的社交習慣,另外一方面是他們所受的教育,再就是他們的天性。西方人思想開放,沒有中國男女授受不親幾千年封建主義的毒害,因此,他們習慣於那樣,他們說“親愛的”就象我們中國人說“哥們兒”一樣隨意。
所以當聽美國男人對你說:“honey(蜜糖)”的時候,千萬不要被忽悠得自以為是真奶油酒心巧克力,沒準你在人家心裡不過是*的乾麵包而已。
中國男人不善於甜言蜜語表達感情,當然沒那麼蜜糖和甜心之類美麗詞藻,中國夫妻之間直呼其名,或者老張老王地叫著,聽著生份,可沒準背後藏著的是一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那種厚得化不開的深情。
嫁個美國丈夫,夫妻雙方因語言,文化,習慣,宗教信仰方面的差異,是否能經過時間的磨鍊趨於一致,或者即使不一致也能相互認同?這個問題,對那些想象異國姻緣的中國女人們當然是一個曠日持久的考驗。
經得起的,當然屬於真金不怕火煉,就象孫悟空進入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裡,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的煎熬,煉成個火眼金睛,也算成個正果;怕就怕那煉也煉了,苦也吃了,到頭來前功盡棄,轉一個圈又轉回原地,就有些慘了。
就象有些文化名人,一窩蜂地趕時髦,爭先恐後地嫁老外,競相比賽幸福,可到頭來,上一篇採訪中的幸福餘音未了,下一篇的採訪這邊已經人去樓空,拳腳相加了,這樣的異國姻緣,不象是婚姻,更象是兒戲。
所以,是否嫁個美國人做丈夫,值得反覆思考,不妨舉一反三,權衡斟酌。因為婚姻本來就是一場冒險,既然是謀弈,就有一定的勝負機率,要麼勝算,要麼失算,沒有絕對的把握。
嫁個中國男人,就如同投資國內股票,冒的是中國的險;而嫁個美國人,等於投資的是美國股票,那就要冒美國險了。問題是,投資冒險之前,是否對美國市場做過調查和研究,結果是否樂觀,有幾成勝算把握?
嫁得好的,彼此的人生就如同演出一場莎士比亞的喜劇《皆大歡喜》;而嫁得不好,當然就只能演出莎士比亞的悲劇《哈姆萊特》了。因此,想嫁美國丈夫的中國女人們,在嫁之前,不妨學學當年的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的樣子,反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