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了數百年前彪悍的蒙古騎兵之所以能夠席捲歐亞大陸的經驗,當然,這裡面也包括蒙古騎兵在從前的俄羅斯所曾經建立過的那個金帳汗國。號稱是職業騎兵出身,豐富的職業經驗即使叫他站在譚紹光的面前,也絕對可以自以為是一些的瓦西里耶夫,卻偏偏忘記了歷史上的傷楚。
“他們這些東方人的確是太精明瞭。”另外這位前哥薩克說得還很中肯,“戰鬥一開始就打亂了我們的陣勢不說,當我們遇到他們佈設在後面的強勁火力,而遭受到重大傷亡的時候,他們卻沒忘記施展側翼攻擊的技巧,一下子端掉了我們的炮兵陣地。如果說我們的疲憊還不足以導致整個戰鬥失利的話,那麼,在他們精明的戰術面前,失敗恐怕就是上帝唯一能夠選擇給我們的結局了。”
戰爭打得是結果,勝利的結局才是帶給軍人最大的面子。在林海豐點撥下的天朝紅軍的將領中,沒有人願意用自己成千上萬個弟兄的生命去為自己博得一個所謂的“風度”的虛名,他們追求的是以最小的代價,卻要最快、最狠、最大限度地去殺傷他們的敵人,取得最大的戰果。風度,那只是將來在面對著他們的戰俘的時候,為了儘量不動粗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最大的剋制而已。
我們優待戰俘,難道這不是我們天朝軍人最高尚的風度?當譚紹光微笑著面對瓦西里耶夫,問著這樣的話的時候,瓦西里耶夫還會怎麼說呢?
三道巨浪洶湧澎湃地第一次席捲向沙俄的騎兵群,曾經堅守在孟村給了沙俄們一個迎頭痛擊的藍成春,已經率著紅一師奔出孟村,尾隨在整個紅軍戰列的右翼,隨著右翼巨龍擺尾一般的一甩,圍向了處在沙俄軍陣後面的炮兵陣地。
當中路和左翼的大隊騎兵翻身殺回,紅一師及右翼的部分軍馬卻砍瓜切菜地在加緊收拾著衛護炮隊的沙俄騎兵,還有那些幾乎是毫無抵抗能力的炮手們。
………【第四二○章決戰(九)】………
喪失了速度和勇氣的騎兵軍團,面對著這樣一場大決戰,所承受的壓力是巨大的。
而幾輪反覆下來,瓦西里耶夫所感受到的,還絕不僅僅是壓力的巨大,而是心力交瘁。作為職業軍人,他看到了眼前的危險。原本盼望,但現在已經輪到被迫進行這種所謂的決戰的局面,是他沒有想到的。他很清楚,倘若再不及時悔悟,繼續地這麼糾纏下去,那接下來的結局會有多麼的悲慘,他再明白不過。
戰場極其混亂(當然這是他指的自己一方),有序的騎兵營、騎兵團都變成了各自為戰的“小集體”,與從始至終毫無懈怠的太平紅軍相比,刀光血影間,吃虧最大的是誰,不言而喻。
瓦西里耶夫忍受不住了。
“作為一個戰場上的指揮官,在特定的場合下,我不怕士兵的傷亡,”這是瓦西里耶夫戰後所說的話,“問題是我要儲存下實力。這是一種很不對稱的戰爭(這種話,在侵略者們自己倒黴的時候,他們說過不止一次),我沒有必要,也沒有義務奉陪到底(所謂不奉陪,自然是為了找回所謂的面子,也及是風度)。當然,我不否認,如果我早知道鹽山不在我們手裡……”
不甘願繼續奉陪下去的瓦西里耶夫選擇了戰略退卻(用他的話說,也就不是敗退)。只是這種退卻太過倉促了。
還能糾集起來的沙俄騎兵軍團的一部分,在瓦西里耶夫的醒悟下,“及時”變轉了期望,他現在已經沒有了殲滅誰的概念,單單隻剩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夢幻。
已經被迫捲入戰團的瓦西里耶夫,冷靜地分析了一下所處戰區的形勢,也許是一開始過於了匆忙,直到現在他才清醒過來,上帝,自己稀裡糊塗進入的這個戰區,竟然是如此的對自己不利!
這個看上去“一望無際”的平原闊野,東面有孟村和鹽山城阻擋(戰役打到現在,瓦西里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