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家不比坐地戶,這一次我們娘倆個病了一場就掏空了家底,日後虎生不挖草藥,家裡沒個進項,單靠種田是養不活我們的,本來指望靠著針線活,攢下些家用,誰知如今連眼睛也不中用了。”
作者有話要說:
☆、第 26 章
顧瑛聽了李氏的話忍不住有些黯然傷神,去年初次見到李氏時她還是一頭青絲,只是自從虎生傷了之後,她兩鬢都添了白頭髮,其實說起來,李氏不到四十歲,在前世算是還很年輕的呢。
李氏見顧瑛抿著嘴唇不說話,便放下手裡的衣裳,拉著她的手笑著說:“你別多想,咱們莊戶人家誰不是這樣過來的,咱們家也只是辛苦這一陣子,待虎生好了,我也能松泛一些了。”
顧瑛心道,就算以後虎生傷好了,家裡若是單純靠種田,一年的收成除了稅糧,日子幾乎要過得緊巴巴,再說了種田靠天吃飯,若是遇到老天不賞臉,幾乎要一年有大半時間餓肚子了。
顧瑛想了想,對李氏說道:“就算不靠針線活,咱們也可以靠別的來攢家用呀。”李氏用手指點了點顧瑛的額頭,笑著說:“咋了,嫌咱們家裡窮了?”
顧瑛聽了李氏的話,臉上頓時漲得通紅,她急得跺腳,說道:“我啥時候嫌家裡窮了?”李氏被她逗笑了,便拉著她坐下,又輕輕嘆了一口氣,這才說道:“你以為攢家底是好容易的事麼,咱們沒有別的手藝,便是想做個小本生意,家裡離鎮上遠,又大大的不方便。”
顧瑛知道這一世裡的莊戶人還是小農思想,一年辛苦到頭,只求個吃飽穿暖,幾乎沒有經濟作物的概念,她心中已經隱隱有些想法了,目前不能說馬上就掙大錢,最起碼要能保證吃穿用度,這些都還只是她的初步打算,詳細的計劃還需好好理個章程才能實施。
她看著李氏說道:“大娘,我有個想法,還需跟你商量商量。”李氏說:“啥想法,你儘管說。”顧瑛道:“我想試著養雞!”
李氏道:“家裡今年不是剛抱了二十多隻小雞仔麼。”顧瑛搖了搖頭,說:“二十隻小雞仔還不夠,我是想大規模的養雞。”李氏一愣,問道:“多大的規模?”
顧瑛想了想,又說:“其實也不算大規模,就是趁著天氣還暖和,我想請村裡各家再幫著我抱一二百隻雞。”
李氏道:“一二百隻雞,只怕家裡還需要重新搭個雞舍哩。”
顧瑛道:“雞舍就叫劉二叔來幫著搭一個,想來費不了多大的工夫,咱們家就近是極好的放雞場,雞的吃食都不必專門準備,若能養好了,平日的吃穿用度就有了。”
其實一二百隻是顧瑛的試運營,她甚至沒有想過以後會一直養雞,畢竟就桃源村的地理環境來說,這不算是個長久的生意,會選擇先試著養雞完全是因為成本小,而且不用費什麼勞力的緣故。
李氏聽了顧瑛的主意,帶了一點疑慮,她說道:“這麼多的雞跟雞蛋,送到哪裡去賣呢,咱們鎮上連個大點兒的酒家都沒有。”
顧瑛說:“鎮上銷不出去,咱就往縣上銷去,總能買出去的。”再退一步來說,一二百隻小雞的規模其實真心不大,因此顧瑛並不必擔心賣不出去。
李氏聽了顧瑛的主意,低頭略想了想,對顧瑛點頭說道:“瑛娘,你既然都想好,那咱就再請人抱幾窩小雞仔來。”
顧瑛一笑,洗了手,起身從屋裡拿出一個荷包,從裡面數出幾塊碎銀子,她說道:“我對村裡還不熟,這個需請大娘幫我去跑一趟,託人家抱雞仔,不好叫人白忙一場,這些都是些辛苦錢。”
李氏說道:“這些你都先收起來,等小雞仔抱出來了再來。”
顧瑛點頭答應了,又收回了銀子,既然家裡決定養雞,李氏也沒多耽誤,過了一會兒,就提著籃子往村裡去了,託了幾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