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的猶太年輕人都決定不跟隨父母一起移民,轉而加入德國國防軍。
而在地中海東岸,剛剛在耶路撒冷等地定居下來的猶太人中,也掀起了志願參戰的浪潮。
年輕人們戴著林有德的像章,高舉由紅色底子和白色的大衛之星組成的“猶太泛人類主義運動”旗幟,不顧拉比們與親屬的聯手阻攔,登上了前往歐洲的貨輪。
但這還不是最讓人感到意外的。
1938年7月1日,高舉紅底白新月旗幟的土耳其志願兵團進入保加利亞境內,在和保加利亞軍隊發生短暫交火之後,雙方達成協議,由保加利亞軍隊護送這批志願兵團穿越保加利亞進入塞爾維亞。
但這個協議還沒執行,就在俄國政府的壓力下終止,被護送的土耳其人成為保加利亞人的戰俘。為此土耳其政府十分的不滿,在國際上大肆譴責俄國和保加利亞政府——但這個時候國際社會的目光都落在英國和德國的大戰上,誰也沒空搭理土耳其政府。
實際上,就算沒有這場吸引人眼球的大戰,土耳其政府的要求大概也沒多少人會理會吧。畢竟土耳其現在實際上處於半殖民地狀態,列強是不會理會半殖民地的死活的。
除了以上這些成建制過來參戰的志願部隊外,全世界的泛人類主義者都紛紛趕往德國,參加這場保護泛人類主義發源地的“聖戰”。
戈倍爾的宣傳部門驕傲的宣稱:英國仗著自己殖民地多兵源多以為自己贏定了,但顯然他們沒想到德國也同樣擁有來自全世界的支援。
第二天英國就反唇相譏說德國不過是吸收到了一些散兵遊勇,大英帝國可是整船整船的在往歐洲運送部隊。
就在兩國的口水戰中,登陸之後第三十個白天過去了。
**
經過三十天的戰鬥,英軍佔領了奧斯納布呂克到漢諾威一線以北、漢堡以西將近一萬七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控制了包括不萊梅、奧爾登堡在內大量城市。
但是在奧斯納布呂克和漢諾威英軍都遭到了堅決的抵抗,德軍不再撤退,於是英軍也再也不能前進一步。不但如此,七月二日德軍還發動了一系列反擊,在奧斯納布呂克和漢諾威外圍奪回了幾處關鍵的高地。
一切都表明德國人已經準備好要進行真正的硬碰硬的戰鬥了。
不過英軍的目標並不是南進,而是向東奪取漢堡。
在拿下不萊梅之後,瑪麗?布里姬特下令將陸軍神姬的魔導裝甲維護中心移動到不萊梅,同時她也和幾名陸軍神姬一起,從海軍的戰列艦上移動到不萊梅,為陸軍的行動提供掩護。
皇家海軍的戰列艦隊則一分為二,一部分北上斯卡帕灣,威懾德國的盟國丹麥——理論上講丹麥此時和大英帝國也處於戰爭狀態,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任何時候出現在戰場都不奇怪。
雖然這種可能性僅僅存在於理論上,但倫敦仍然認為皇家海軍有必要保證丹麥女王老老實實的留在哥本哈根。
被留下的皇家海軍戰列艦部隊則開往易北河出海口,而本來就為了在英吉利海峽中運用的袖珍戰列艦則組成突入艦隊,準備直接順著寬闊的易北河下游直達漢堡。
和海軍的行動對應,英國陸軍和剛剛趕到戰場沒多久的加拿大兵團屯兵漢堡以西,隨時準備進攻這德國北方重鎮。
一旦漢堡被拿下,英國海軍的內河炮艦就能沿著德國發達的航運河網直達柏林,不但如此,他們還能透過中德運河向魯爾區前進,英軍只要沿著運河推進,就不用擔心補給線問題。
不管林有德採取什麼策略,漢堡都絕對不能丟給英國人。
所有人都知道一場激烈的大戰就要在漢堡這座城市爆發了。
1938年7月3日,林有德下達第一號戰爭訓令,將漢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