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草和衣物供給,並且整軍之時添置了很多過冬物品,所以大唐軍隊,只是圍,而不攻,一切安好,大約住個一年半載都沒有問題。但高昌城所有供給都被切斷——雖然高昌長久有準備,糧草充足,但是過冬的衣物和薪柴完全不夠,不多久高昌城內風寒盛行,士兵染病的也不計其數。
此時唐軍聘請了西域各地的郎中,在城外布醫施藥,但凡平民百姓來投,一概給予救治,並贈予過冬衣物若干。高昌士兵來投的,需投誠於唐。
大唐的懷柔政策,起到了莫大的作用。本來就是高昌國主不仁,向大唐稱臣之後而又投靠了西突厥。對於百姓和普通軍士來說,唐朝是天朝大國,兵強馬壯,仁義而治,本來沒有唐軍來襲,如此寒冬也很難安然度過,而此時的情況,不容高昌反抗,從情理上也不應反抗。
終於在高昌被圍四個月之後,貞觀十四年初,高昌國的太子率文武官員,開門投誠,高昌終為大唐所滅,置為高昌縣,次年設安西都護府。
大唐四周小國被大唐之威所懾,而西突厥攔截唐軍受到重挫,一時之間再也不敢有國家結盟突厥。
此戰終結,立下奇功的定是江夏王李承裕——南英。而他此次遠征身先士卒,料敵於先,救下無數將士的生命,還有當地的平民百姓。一場原本會生靈塗炭的大戰,前半段血腥而激烈——重創了西突厥大軍,後半段傳奇而平和——嚇死了高昌王,圍困了高昌國四個月,果真兵不血刃的進駐高昌。
當貞觀十四年的七月,他騎在戰馬上,一身銀鎧甲,同各路將領們進入長安城之時,長安萬人空巷,爭相目睹江夏王的風采。
那年,所有親自去看的人都記得,記得馬上那個仙人下凡似的的人物,他面如冠玉,眼神高貴而溫和,周身脫不去戰場上所帶來斜睨眾人的氣勢,卻奇異地有一股儒雅乾淨的脫俗氣息,他嘴角微微的笑著,眼神裡卻隱著期待——似乎是他唯一的一絲人間煙火之氣。
那身後的將領看向他或同他說話時,都是敬重而親近的眼神和語氣,連侯君集這樣的元老重臣也是十分佩服欣賞的神色,而他卻謙和得彷彿剛剛行獵歸來一般。
彼時,皇上率文武百官在正和門,親迎此次出征歸來的將領,大軍駐紮在城外的軍營,而侯君集和南英親率各路將軍、有功軍士,一路風光進了長安城。
我央了李世民,也悄悄地換了男裝,站在人群的角落裡,遙望著這一路人來。
我想,我也一輩子沒辦法忘記那個時刻,馬上坐著的南英——銀甲披身,萬眾矚目,正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那個人,卻整個人淡得出奇,彷彿一切都是虛妄,一切都不在乎。
遠遠的,南英就向人群掃來,一眼就發現了我,遙遙地看著我,暖暖地,融融地,全是開心的神色,那一刻我忽然覺得我看到不是這個堅毅的、唐軍統軍的靈魂人物,而是原先把好玩的東西拿到我面前帶著些得意和開心的那個少年。
這一場傳奇的戰爭,世人都知道是如何起始,可究竟是為何結束,這個年少得志的王爺,究竟想了什麼,用了什麼計策?這一切的一切只是埋在滾滾的歷史塵埃裡、西域的漠漠黃沙中。
可是我卻再清楚不過,千軍萬馬,心若九轉,大漠煙沙,金戈鐵馬,竟是為誰爭天下?
☆、第五十七章 江夏王妃
貞觀十四年在大勝高昌和西突厥的勝利中度過。江夏王居功至偉,加封一品定北侯,食萬戶邑,加領隴西兵權。侯君集加封一品忠國侯,加食三千戶邑。副帥薛萬均加封二品忠勇侯,加食三千戶邑。一眾將領封侯者數,過半出自南英麾下,值得一提的是先鋒程笛殺敵奮勇、領兵有功,一躍被封為英騎將軍,位居三品。
眾人見江夏王隨將多有封侯,原本的護衛阿笛竟也一戰而成,直接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