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進屋裡坐著吧,外邊冷。”
臨近新年,氣溫也是日漸霜寒,唐墨兄妹倆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在空氣中隨便隨便撥出一口氣都是在修仙,吞雲吐霧的。
眼見著爺爺將自己等人領進來後還要去廚房幫忙,唐墨坐都沒來得及坐下,連忙說道:“我去拿碗。”
爺爺奶奶的年紀均已上了七十,身子骨已是大不如從前。
儘管回老家的路程不過一個多小時,可陳燕華夫婦倆平時也是少有回來,一來是唐父工作繁忙,從事體力工作的行業基本不存在什麼九九六,就更別提朝九晚五雙休。
再加上唐墨跟唐瀟兩個上學還要看著點,尤其是當時唐瀟讀初中,更是走不開。
現在的話就要好很多了,唐墨上了大學,每個月幾乎就只有月底歸宿假才會回來那麼兩天,唐瀟也上了高中,需要照顧的時間少了。
陳燕華也是決定沒事就多回來看看。
說到這點其實唐父之前就有讓陳燕華去考駕校的意思,可陳燕華是屬於沒讀過幾天書的,說起考試就覺得自己肯定過不了,扯了許久還是沒答應。
不然她每次回來可以開唐父的車,比坐車肯定是要方便許多的。
縣城沒有直達的車輛,鎮子距離他們家有約莫數公里的距離,需要從鎮子的車站轉車或是坐摩托和三輪車。
這幾年摩托和三輪車還經常看到,沒被整治。
爺爺奶奶出行很多時候就喜歡坐三輪,因為隨叫隨到。
麵包車雖然更便宜,但架不住他只有一輛,時間上很是不方便。
儘管陳燕華跟唐父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說三輪車不安全,沒買保險等等的話題,老人仍然是一隻耳朵進兩隻耳朵出的。
唐墨輕車熟路的來到廚房,沒有人會不熟悉自己的家。
來到廚房,老家家裡還是用的跟陳燕華老家一樣的灶臺,燒的柴火。
現在的柴火不比以前,滿山的都是。
經常聽老一輩的說,他們那些年,山上的草都能扒光,更別說木柴什麼的了。
哪像現在,農村人少了,以前的路都被草給埋了。
“奶奶,你先去坐著吧,我來盛飯。”
見奶奶正站在灶臺前盛飯,唐墨連忙過去接手。
“好,好,小心燙啊。”奶奶沒有拒絕,笑著點了點頭,一手端著一碗米飯出門了。
唐墨盛飯跑了兩趟,自己跟唐瀟的排在最後面,順序不能亂。
吃午飯,眾人聊著家常。
像什麼食不言寢不語的規則,在唐墨家是不存在的。
爺爺奶奶說著近來村子裡的樂事,哪家的誰誰誰要結婚了,哪家的誰誰誰又摔了,腳都骨折了。
陳燕華也是給老人講述著他們的日常。
聊著聊著......
忽然,爺爺看向唐墨,開玩笑的道:“我們小墨什麼時候把女朋友帶回來給爺爺看看哦?”
爺爺跟奶奶的性格也是相反,不過跟陳燕華兩口子不同的是,爺爺在日常生活中才是充當的開心果。
唐墨哭笑不得,這話題實際上上輩子他每次回家時也都會被爺爺奶奶提起。
唐墨還沒出聲,唐瀟就迫不及待的道:“早就談了。”
“談了?”爺爺褶皺的皺紋都寫上了驚訝。
奶奶微微頷首,道:“上大學了,也該談了。”
爺爺附和道:“談了好啊,這年紀也確實該談了,我們那會兒可是剛二十歲就結婚了。”
說罷他又想起了什麼,連忙問道:“姑娘是哪裡人?離得遠不遠?”
唐墨雖然有些無奈,但還是老實回道:“就是南城本地的。”
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