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緒清噙著淚花點了點頭。
逐鹿東亞 第一百一十八章 授銜儀式(月末了,大家砸點花吧)
泡書吧 更新時間:2011…5…30 2:50:53 本章字數:2512
在經過了一個月多的兵制改革之後,由關緒清欽點了四個軍區的大將軍。東北軍區由董梁擔任大將軍、東南軍區由陸毅偉擔當大將軍、西南軍區由劉銘傳擔任大將軍、西北軍區由聶士誠擔任大將軍。
這四人都是新軍組建時的元老,也是關緒清最倚重、最信任的人。而且資歷也較老,宣佈之後也沒有人提出異議。這四人也成為了大清陸軍實行軍銜制後的第一批大將。
而左宗棠、李鴻章、醇親王、彭玉麟授元帥,其中左宗棠跟彭玉麟就不用說了,兵部的兩個當家人。在大清軍隊中有頗高的威望。李鴻章和醇親王只是掛名的元帥,沒有兵權。但是因為都帶過兵,其中李鴻章的兵權就是讓關緒清在親政後剝奪的,所以也給他們兩個授了元帥。
另外從德國回來的馮相華、王風、方士珍、段祺瑞、馮國璋,張勳、曹錕、陸榮廷、徐世昌、段芝貴、趙秉鈞以及原大清陸軍軍門及軍官吳平、吳光、陳橫、萬天傑、沈丹陽、潘東民、馮子才等均授上將,而鄧世昌、嚴復授海軍上將。
另外中將50人,少將175人,都是前大清陸軍標統級別的軍官及大清海軍的各主力艦管帶以上軍官。
整個授銜儀式隆重且嚴肅,早在中法戰爭勝利之後,關緒清就在圓明園內為幾名得到戰功的將領親自戴上帝國徽章時說過:軍人的榮譽高於一切。
而此時,他們的肩膀上那一顆顆的將心正是他們作為軍人的最高榮譽。
在關緒清看來,軍隊實現軍銜制便於各軍聯合作戰時區分上下級,統一部署工作。不然幾個師碰在一塊,都是師長,誰都不買誰的帳,自己管自己打就完了。
另外在中法、中英的兩次戰鬥中。不難看出軍銜制對軍隊戰鬥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比如法軍在基隆登陸後對臺灣發起的攻擊,遭到孫開華的迎頭痛擊。法軍在建制被完全打亂之後,仍然能組織起完整的進攻,和有組織的整體協調撤退。這個就得益與軍銜制,因為在戰鬥中自己的直屬長官被擊斃後,大部分士兵會失去主心骨。所謂的兵敗如山倒就是如此,但是有了軍銜制,從服裝上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軍銜、只要比自己高的,就要服從。比如一個上尉連長手下計程車兵全死光了,看到前面退下來很多其他連隊計程車兵。他就可以重新指揮這些士兵組織新一輪的進攻或者組織阻擊敵人的進攻。而士兵也容易找到新的主心骨,所以有了軍銜制,就算部隊建制被打亂也能在短時間內重新組織力量投入戰鬥。
軍銜制在和平的環境裡還可以創造出團結友愛的氣氛,他給人們的直觀意識就是對上級的敬重和服從。這個是任何一個軍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服從命令。
在軍隊從戰術型向戰略型轉變的過程中,軍銜制幾乎就是戰術和戰略的混合,有利於軍隊向現代化建設邁進,雖然在當時包括從德國回來的諸多將領都還無法領會軍銜制的好處。但是關緒清已經霸道的給這支改革後的部隊實行了軍銜制。
好在如今的大清陸軍也是見過市面的部隊了,在短短的兩年內連續跟世界上排名第一、第二的國家交手,深知洋人都實行了軍銜制,暫且不管這東西到底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好處,但是洋人有的,咱們大清也要有,就在這樣的一種情緒下,所有人都熱火朝天的接受了這一新鮮事物。
關緒清為大清第一批元帥、大將親手授銜,掛上徽章。可惜病重的左宗棠只能在床上接受著軍銜和部下的祝賀。
關緒清看著胸前肩膀上掛滿了徽章和將星的將軍們說道:“高質量的軍人是大清軍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