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敬洙、周弘祚等節度使,回故地以鎮邊事,另一方面,李璟也對京師禁衛做了些人事的調整,舉國警戒,備戰淮南。
表面上,這些調整李璟也和樞密院、兵部當廷磋商,但是光看李璟對於安排任命的態度和手腕,就知道其實早在柴榮即將南下的謠言傳出的時候,李璟便已經開始謀劃了。
有皇甫暉、姚鳳、郭廷謂、陸孟俊等一眾心腹武將支援響應李璟,宋齊丘、陳覺便有異議,心中不滿李璟的調動,也再不敢表露出來。
三日後,前線斥候傳回戰報,言及柴榮遣名將李轂、王彥超、韓令坤等侵我淮南,攻自壽州,至於急緩,則暫且不知。
李璟心中震撼,乃以神武統軍劉彥貞為北面行營都部署,帥師三萬援赴壽州,又任奉化節度使同平章事皇甫暉為北面行營應援使,原常州團練使姚鳳為應援都監,帥師三萬,屯定遠縣,遙觀策應大局。
至於常州,則以趙仁澤接替姚鳳,拜為常州團練使。
相對於兩淮的劍拔弩張、一觸即發,江寧府卻反而沒有太大的騷動。也許是因為金陵士民對南唐充滿了信心;也許是因為周唐兩軍還未真正的短兵相接,故而沒有足夠的警覺;又或者他們是抱著得過且過的偷安心理——淮南戰事雖為國事,但並不足以殃及金陵城,皆因其間還橫亙了一條天塹大江。
此際,在龍翔府的李煜,卻很是心神不寧,如坐針氈。
他苦口婆心,一再提醒李璟,劉彥貞貪功氣盛,不足賴以大事,只可惜結果還是事與願違,他不但未能阻止李璟的這個決定,甚至還因為此事,間接與李璟鬧得父子不歡。
劉彥貞也不知道使了多少銀兩與手段,不但宋齊丘、陳覺極力推薦此人出任都部署,甚至連李景遂、李景達、鍾謨也都倍加讚賞。
李璟最終還是被宋齊丘等人說服,並沒有聽從李煜的勸阻。而這個時候,李璟也早已將劉仁贍臨行前的話拋諸腦後了。
孫菁不解道:“劉彥貞乃前朝名將劉信之子,人或以韓信比其父,此人精善騎射,素有名聲,雖年未及而立,亦可謂是久歷官場、明曉輕重之人,為何主公卻獨議不能用此人為將?”
李煜喟然長嘆道:“劉彥貞使我想起一個人來。”
“什麼人?”
李煜道:“趙括。”
孫菁為之愕然,道:“趙括紙上談兵、虛有其表,全然仰仗乃父威名,如今劉彥貞卻是有其真才實學,此人自從大理評事,遷任將軍,復刺海楚二州,魏岑等人推倡其用兵治民之能,以為一面長城,此二者又豈可相提並論?”
李煜啞然失笑,反詰道:“劉彥貞的名聲又從何而來?是政績還軍功?魏岑何許人也,其為五鬼之一,言辭又安足以信?”
第三十五章 大理寺卿(下)
孫菁頓時為之語塞,盧梓舟冷然道:“時國政衰,用事者多貪墨,劉彥貞之聲譽,其實乃廣賂遺而得之。正光常聞海州曾有安豐塘,溉田萬頃,民多富餘,是故海州無凶歲。劉彥貞心機歹毒,以疏浚為託,而決水入城濠中,導致民田皆涸,加之督賦益急,黎民於是皆賣田去,彥貞擇尤膏腴者,以下價鬻(音:玉)之,而後才復塘水如初,如此反覆,歲入不可勝計。劉彥貞之德行,由此足以鄙也。其所有賄賂,皆是民脂民膏,及入為神武統軍,非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以如此豺狼統軍應援,仿如置三萬大軍於水火,又焉有不敗之理?今主公以趙括比之,尤善也。若依正光之言,其實劉彥貞尚不及趙括百倍。”
孫菁終於臉色大變,道:“劉彥貞如此沽名釣譽、膽大妄為,豈非有欺君之嫌?最糟的卻還是那三萬援師要受其牽累,若劉彥貞果然不諳兵事,戰略失當,終恐禍及全國也。”
李煜一咬牙,斷然道:“所以我們必須想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