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帝國鐵馬
半履帶車設計的初衷就是兼顧速度和越野型,論越野效能,介於履帶地盤和輪式之間。論速度同樣高不成低不就。同時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抗損性強一些,比如說戰鬥中一個負重輪被敲了,也許還能湊合著用,要是輪式戰車的話,4個輪完蛋一個就徹底跪了。而輪式裝甲車最大的優點就是速度快,省油、行程遠、便宜。(當然了,想德國後期的34系列裝甲車因為採用了複雜的8*8底盤所以造價會高一些,但是可惜作者沒幹貨……!)而且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半履帶車可以造的很大,比如說歷史上戰德國人的18噸級半履帶車。而輪式裝甲車中最終的貌似就是1噸左右。(34系列。)
除了底盤之爭之外,德國人對輪式裝甲車的定位還糾結了一下,即是作為單純的步兵運載工具呢?還是作為坦克進攻時的有利補充力量呢?前者強調對步兵的運載能力,而後者可以不裝步兵,強調火力和防護。德國有現成的裝甲輸送車,但是都是敞篷的。而且火力只有一挺通用機槍,這點火力在進攻中根本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德國人看到了華夏為裝甲車裝上了一門威力巨大的3mm機關炮。於是乎德國人也想在原有的基礎上安裝一門,但是隨後他們就發現這門火炮相對於原有車輛來說太大了!算上炮架將近kg的重量。還有彈藥。再加上必要的防護什麼的,直接把後面的步兵乘坐空間全擠佔了。。…。
如果僅僅是空間問題的話倒是也可以忍,但是很快。德國人認為作為一款裝備了速射炮的戰車僅僅只能防禦彈片和機槍的火力是遠遠不夠的。德國人不知道華夏的步兵戰車什麼防護水平,但是德國人認為自己的戰車必須可以防禦對方的機關炮射擊。從成本的角度上來講,你既然給這輛車弄了一個昂貴的底盤和一門機關炮外加名左右的操作人員。要是讓對方一回合掃掉的話那就太過分了。
不過隨後德國人發現防禦標準很不好定。想要防住3mm機關炮的設計?德國人拿自己正在設計的3mm速射加農炮比劃了一下。結果嚇了一跳,這種火炮打出的3mm鎢合金穿甲彈可以在4米左右的距離上以3度的彈著角度打穿將近7mm的裝甲!如果說單純正面抵擋問題還不大,但是側面怎麼辦?你要是用裝甲圍一圈的話這重量就蹭蹭上去了!
新型步兵戰車的重量必須控制在14噸上下。最大越野速度至少要每小時3千米,公路速度最快要達到千米。這就意味著這款戰車需要一臺至少馬力的發動機。當然。這是在使用半履帶車底盤的情況下。你要是使用輪式裝甲車的話,速度還會有提高。德國人最終決定在半履帶車正面保持3mm傾斜4度的防護標準。側面的話至少可以抵禦大口徑機槍的穿甲彈攻擊。之所以這樣決定的原因在於協約國和華夏的武器構成中一般在大口徑機槍和火炮之間存在一個空白,以華夏武器的威力,從德國人掌握的情報來看。華夏只有機槍和3mm機關炮。即使加強了側面的防護,也很難擋住3mm機關炮的攻擊,倒不如直接把防禦標準定在防禦大口徑機槍的級別上。。…。
防護標準敲定了,然後就是武器了,德國人最終在考慮彈藥攜帶量和物其中兩等多方面要素後還是決定從空軍引進現成的3mm機關炮做一下過渡!然後看一下實際情況再進行改進。不過很快,火炮敲定了,彈種問題又上來了,倒不是說德國人的3mm機關炮沒有穿甲彈或者高爆彈,而是在實戰中如何更換炮彈的問題!說簡單點那就是。比如說一輛4號坦克碰上一個裝甲目標,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