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我們不能不驚歎阿拉伯文化的綜合能力。而這一切,又與阿拉伯民族長於學習,重視和提倡文化的傳統密切相關。
阿拔斯王朝前期(750~847年),既是帝國經濟,也是阿拉伯文化的繁榮時期。歷代哈里發如拉希德(786~809)、艾敏(809~813)、麥蒙(813~833)都獎勵學術,提倡文化。他們提出了“人最美的裝飾品是知識”,“學者的墨水應象殉道者的血一樣受到尊重”等格言。830年麥蒙下令在巴格達建立智慧館,那是一個圖書館、科學院和翻譯局的聯合機構。波斯文、梵文、敘利亞文、尤其是希臘文的古典著作被大批翻譯過來,對名翻譯家的譯稿,按其重量酬以相等的黃金/自750年起,阿拔斯王朝的翻譯工作,持續了百年左右/麥蒙本人就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酷愛希臘哲學,甚至作夢都見亞里士多德。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麥蒙在位時,僅巴格達就有30多座圖書館和100多家書商。
阿拔斯王朝時期,阿拉伯世界先後出現三大文化中心,即巴格達、開羅和科爾多瓦。科爾多瓦盛時有70座圖書館,其中皇家圖書館的藏書達40萬冊。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912~961年)時還創辦了科爾多瓦大學。11世紀在開羅也形成了艾資哈爾大學
面對僅將白衣大食當作生死大敵,卻並未對其有多少了解的布蘭三人,李泰不禁感到納悶,為他們講述起這個民族的可怕。不過,令李泰好笑的是,阿拉伯的起源,他的發展,卻是被波斯與拜占庭逼出來的。恐怕在原來歷史中,即便波斯被滅,他們的民眾還不瞭解白衣大食是什麼人。就像是南宋不知道蒙古,道光皇帝在與英國交戰兩年,還不知道英國在何方般的無知。在波斯人的眼中,阿拉伯根本就是個愚昧、無知的低下民族,根本沒人會在意思。
阿拉伯半島,主要是現在的沙烏地阿拉伯和葉門,面積32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四分之一歐洲。其北鄰接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東臨波斯灣,南為印度洋,西是紅海。半島的西南部是葉門地區,適宜農耕,除此之外,多是沙漠和平原,間有綠洲。這裡的阿拉伯人多系遊牧部落,稱貝督因人。古代的許多遊牧部落如迦勒底人、迦南人、希伯來人都來自阿拉伯沙漠,曾在東地中海沿岸創造過古代文明,這些貝督因人就是他們的近親。半島的西邊沿紅海一線是漢志地區。從葉門經漢志到敘利亞是一條商路,東方貨物從海路運到葉門,再用駱駝轉運。這條商路在不同時期,時興時衰。
很早以前,阿拉伯半島就建立過國家。葉門地區的國家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十世紀,最晚到公元六世紀二十年代。在半島的北部和中部也曾建立過幾個小國,但時間不長。由於商路影響,六世紀時半島已有通用的阿拉伯語,雖然也存在各部落的方言。
由於自然條件惡劣,貝督因人各部落的生計艱難,除靠放駱駝等遊牧活動外,還靠掠奪定居人口和過境商隊,並且時常也彼此互相掠奪、仇殺,引起社會動盪。商路上的漢志地區有兩座城市麥加和雅特里布,城市中定居的阿拉伯人主要經營商業、服務業和手工業。雅特里布有兩個阿拉伯人部落和三個猶太人部落。麥加城則由阿拉伯人的古萊西部落控制,城中有一眼水源豐富的“滲滲泉”,還有一座方形的克爾白神廟,內供奉一黑色隕石和阿拉伯各部落的神。阿拉伯人信奉多神教,各部落都有自己的神,但也承認最高的神安拉。阿拉伯人每年都要朝覲克爾白神廟並在麥加進行貿易活動。
阿拉伯北邊的鄰居是兩個文明大國:一是基督教的拜佔廷帝國,一是信奉瑣羅亞斯德教的薩珊波斯帝國。阿拉伯人與其鄰居相比是落後的,但並不閉塞,不斷受到拜佔廷和波斯文明和宗教的影響。葉門地區早就有基督教堂和移民,雅特里布也早已存在猶太教,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