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寶舍利子乃是我佛界至高無上的寶物,小僧卑微之身,哪裡有資格知曉這些寶物。”九難搖搖頭道。
秦漢點點頭,眉頭卻是微微皺起。如今已能確信九難乃是如來轉世肉身無疑,然而,他關乎前世的靈智似乎並未開啟。也就是說,現在的九難,就算帶到僧寶舍利子跟前,只怕也沒有絲毫感應,與迦陵和頻迦溝通一番,二女亦是不知曉內情。
生來只有十八歲,舉足一步又一年。
思忖片刻,秦漢眼睛一亮。待得寶光爍塔尖,雷音殿前破鍾全。正是憑藉著這兩句偈語,自己找到了如來肉身。這是不是說,要開啟佛祖前世的靈智,還要找到另一個至關重要的謎底:舉足一步又一年?
當下含笑道:“九難小師傅,這雷音殿枯燥的緊,我帶你出去看看浩瀚的佛界如何?”
九難忙不迭的搖頭道:“不可!不可!雷音殿大小道路三千六百丈,需要小僧一人清掃。若擅自離開,實是對我佛極大的不敬,不可,不可!”
秦漢眉頭一皺,九難雖然神態慌亂,但眼神甚為堅決,斷然不肯離開。除非自己用強,否則不可能帶他離開此地。然而這畢竟是世間極為仁善的存在,又是迦陵和頻迦的恩人,怎麼好用強?
始終含笑不語的彌勒佛陀,分明看出了秦漢的心意,含笑道:“九難,昔年佛祖曾留下一句極有名的話,為四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你可聽聞?知曉它是什麼意思麼?”
九難眼裡露出尊重之色,分明因彌勒方才的點化感恩在心,忙道:“小僧知曉。這是在說,根本沒有菩提樹;也沒有明鏡臺;真正的佛應該是什麼都沒有的;不沾染任何塵俗的。也便是說,在我佛眼裡,萬物皆空。”
“正是。”彌勒佛陀讚許的點頭道:“既然我佛眼裡萬物皆空,何須你在此清掃?”
九難一怔,眼裡露出思索之色。
彌勒佛陀續道:“末等善士自安自省,下等善士為善一地,中等善士為善一國,上等善士為善天下。你雖自命為善士,為虔誠的佛門弟子,然我佛真正的真諦,乃是走遍天下,行一切善士,弘揚仁善的佛法,普渡眾生。你屈居雷音殿,怎能行善,怎能普渡眾生,怎能讓佛法的榮光遍灑天下?”
九難身體一震,連額頭都流出汗水,雙手合十,慚愧道:“多謝大德點化,弟子懂了,弟子這便隨你們出去,多行善事。”
彌勒佛陀讚許的點點頭:“如此才好。否則,空有滿腹佛法,卻不予人知曉,這不僅不是修行,反而是造孽了。”
九難面色發白,連連點頭,一副心有餘悸慚愧之極的樣子。
秦漢暗地裡向彌勒佛陀豎起大拇指,後者報之以得意的笑,分明也在為能說服這迂腐的小和尚志得意滿。
一行五人出了大雷音寺,接下來的半個月內,秦漢一直處在深深的慚愧之中。他以前一直不覺得自己是個人格卑劣的人,如今和九難比起來,真他媽卑劣的不能再卑劣。九難喝口水的時候,要念半天什麼咒,秦漢也沒聽懂,問清楚緣由,卻是九難言不可殺生,這水中又有多少小蟲兒,喝下去就要殺生,他先將之渡化,小蟲兒便能得證大道,來生享福。
吃飯的時候,九難永遠謙讓,待得大家都吃夠了,他才肯吃一些,而且絕不肯吃完,留下一大半,遇到路上飢餓的人,便分給他們吃——秦漢等人自然用不著吃飯,但為了遷就這尊大佛,無奈也得陪著。他倒是嘗試過解釋來著,只是這迂腐的小和尚根本無法理解。
一路前行,九難身上的僧袍換了七八次,他都給路上穿的破爛的人了,秦漢只得給這位爺再弄新的。
如此等等,不勝列舉。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一個比丘女哀求著秦漢與之合體時,九難居然跪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