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3/5頁)

一部分,狂妄自大隻會使我們自討苦吃,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接受錯誤,並不斷從中學習。

犯錯一定是壞事嗎

人們為了避免錯誤,絞盡腦汁地設計了許多“完美模型”,但任何完美的模型也避免不了人們犯錯誤的天性。

事實上,人們已經吃過無數次迷信“完美模型”的大虧:“泰坦尼克”曾被認為是“不可沉沒”的;馬奇諾防線也被稱作“不可逾越”的;在發生核洩漏之前,每個核電站都聲稱自己的安全系統是“萬無一失”的……

雖然錯誤是我們的影子,但它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那樣可怕。

其實,在很多情況下,錯誤並不是什麼壞事。只不過我們要尊重它,而不是企圖掩蓋它。

1929年夏天,波士頓紅襪隊壘手——卡爾?耶垂斯基成為棒球史上第15個擊出3000次本壘打的人。

傳媒對他十分注意,數百名記者在破紀錄的前一個星期,就開始報道他的一舉一動。 。。

6墨 菲 定 律(3)

有一位記者問他:“耶垂斯基,難道你不怕這些注意力會使你發揮失常?”

耶垂斯基回答:“我的看法是,在我的運動生涯中,我的打擊數超出一萬次,也就是說我有七千多次未能成功地擊出本壘打。僅是這件事實就能使我不致失常。”

許多人認為成功與失敗是相對的。事實上,它們是一體的兩面。以耶垂斯基為例,擊打有打中與打不中兩種情形,這同樣適用於創造性思考:它能孕育出新創意,也會產生錯誤。

然而,仍有許多人不喜歡犯錯。我們的教育制度採用尋找“正確答案”的觀點來培養我們的思考能力,使我們的思考更加保守。

從小時候起,我們就被教導要尋找正確答案。正確答案是好的,不正確答案是壞的。

這種價值觀深植於學校的獎懲制度中,如:

90分以上:優;

80分以上:良;

60分以上:及格;

低於60分:不及格;

這種制度,讓我們從小學會要儘可能答對,最好不要答錯。換句話說,這種制度教會了我們“犯錯是壞事”的觀念。

假使你知道一點微小的錯誤也會對你不利時,你會牢記不可犯錯。更重要的是,你學到不要置自己於失敗之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保守的思想模式,害怕成為一個“失敗者”。

有一個年輕人從大學畢業之後,很長時間都找不到一份工作。

後來,他到心理診所諮詢,專家發現他的問題就在於不懂得接受失敗。

他在十幾年的學校教育中,各項大小考試從未不及格過,這使他不願意嘗試任何可能招致失敗的工作。他的思維已經被塑造成這樣一種模式:失敗是壞事,而不是產生新機遇的潛在墊腳石。

瞧瞧周圍的人,有多少中級管理人員、家庭主婦、老師和其他無數的人因為害怕失敗而不願嘗試任何新事物?

許多人都牢記不可在公眾場合犯錯,結果我們錯過了許多學習的機會。

就現實而言,“犯錯是壞事”是有點道理,我們所生存的世界,要求我們在做成百上千個工作時不可犯錯。想想看,假如你站在馬路快車道上或把手放到開水壺裡,一定會大吃苦頭。此外,工程師設計的橋樑倒塌,股票經紀人讓客戶血本無歸,以及設計廣告的人打出的廣告反使銷售量減少,那麼他們的工作都不可能維持太久。

然而,過於相信“犯錯是壞事”,會使你孕育新創見的機會大大減少。如果你只在意獲得正確答案,而不在意能否激發自己的創意,那麼你可能會誤用取得正確答案的法則、方法和過程。

你還可能忽視創造性過程的萌芽階段,僅花

最新小說: 震驚!高冷影帝是忠犬小狗 成為黑暗四天王致力於幹掉四聖獸 誘爾為臣 穿成瘋批反派,萬人迷皇子殺瘋了 心譚 網遊:我覺醒了兩個隱藏職業 王者:我神級實力,一秀五! 戰錘40k灰燼編年史 闖關遊戲,詞條太強了 從傳奇開始證道成神 詭案奇聞 NBA:投籃四萬年 紅樓之林家有嫡子 慾望大獎賽:假面騎士睚眥 攻略一時爽,死遁回來洗白小黑屋 海島求生,開啟簡易模式 穿書:炮灰他要頂不住了 網遊之這個殺手是牧師 蒼穹戰線下的黃昏 凰臨天下:重生之謀權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