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碎了?如果手裡的不是白練,而是岐王,估計模樣應該會更加悽慘。
這幾天,眼看岐王跟安王愈發親近,少司命很有危機感,私下沒人的時候,已經不止一次攛掇大司命,讓她去就糾正安王的取向。
少司命認為自己陪安王的時間太長,作為一個正常的男人,安王膩煩了也是有可能的。
大司命則不一樣,還沒自薦過枕蓆,而且兩人氣質不一樣,清淡的青菜吃得多了,換盤滋味十足的肉吃,肯定會有興致,說不定,就能讓安王回到正常的取向上來。
對此,大司命自然只能羞惱,她表現羞惱的方式,就是把少司命的小胳膊,擰得青一塊紫一塊。這讓少司命疼痛並失望,常常抱怨大司命不顧大局,還說安王要是取向徹底變了,那就是國家大事,非常嚴重!
對大少司命和岐王之間的小鬥爭,李曄認為自己只適合當一個觀眾,看著樂呵一下就不錯。至於自證清白這種事,李曄是不屑於做的,作為一個大修士,必須心如止水,淡看潮起潮落、雲捲雲舒,並從中發現別人不能發現的樂趣。
無空跟在李曄身旁。見空和見塵兩人,則被他勒令先回涼州,向釋門傳達他和安王的旨意,並整頓門風,力求以全新的面貌出現,迎接安王蒞臨考察。
“前些年,高原釋門和月神教相爭,導致吐蕃內亂,貴族和奴隸大戰,對土地的控制權減弱,造成的後果,不僅是歸義軍興起,還有回鶻侵入西域,奪取原本被吐蕃佔據的地盤。”
無空盡心盡力為李曄解說河西、西域的局勢,“現如今,歸義軍被回鶻猛攻,已經只能控制沙、瓜二州,處境其實很是危急。不過安王既然來了,他們也就能得到解脫。”
對無空有的放矢的解說,李曄嗤之以鼻,淡淡的糾正道:“西域之地,吐蕃跟回鶻爭奪多年,你們釋門,其實也就是自己不爭氣,要不是忙著跟月神教大戰,那些地方會讓回鶻佔領?
“說到底,安西四鎮的故地,都是我大唐的領土,你們哪怕暫時佔領,也只是過客。別的不說,于闐國在你們雙方鬥爭的時候,趁機獨立,現在不就是唐風盛行?大有恢復安西都護府的趨勢。他們的國主,可是自稱姓李。”
無空愕然,他沒想到,李曄遠在中原,這些年忙著掃平諸侯,對西域局勢竟然也如此瞭解。
心中震驚之下,想起河西大戰時,那些潛伏的青衣衙門刀客,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給予月神教重大打擊,滿心敬畏,就再也不敢亂說什麼。
李曄當然不會告訴無空,依照原本的歷史,一二十年後,中原朱溫篡唐成功,唐朝滅亡,後梁建立,而西域的于闐國,卻出了一個有名的國主,自稱是李唐後人,還給自己取了個李姓名字。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聖天。
伊斯蘭東傳的時候,李聖天率領于闐國軍民,與之血戰經年。因為于闐信奉釋門,那也是釋門在西域最後的輓歌。戰後,于闐人雖然敗北東遷,但那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說起來,那是釋門跟李唐真正合而為一,唯一對抗異族大軍的一場戰鬥。
現在嘛,于闐國主,應該正該積極與歸義軍聯絡,共同抗擊回鶻和回鶻信奉的明教,也就是摩尼教。
明教,起源於波斯,也就是現在信奉伊斯蘭的那批人。
傳入東土後,明教比較喜歡造反,反朝廷是他們的家常便飯。李曄穿越之前,在地球上看過的武俠小說裡,就有明教幫助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故事,還說明朝的“明”,就有紀念明教的意思。
這當然是戲說。
但明教的確就是這個明教。明清之時聲名赫赫的白蓮教,就是他們跟彌勒教、白蓮社融合的產物。
如今,大唐境內也有明教勢力,只不過都是螢明、教派的經驗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