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要燒陶的時候,燃燒層與加熱層之間,要放一個圓孔的爐箅子,上面再放陶器。
他後來又做了一個不帶孔的箅子,就是一個圓形的泥板。
需要燒炭的時候,就把帶孔的爐箅子取出來,放上泥板,將加熱層與燃燒層隔絕,上面再蓋上爐蓋子密封,陶爐就變成炭爐了。
兩個炭爐,一個放細木柴,另一個放椰殼,兩個爐都點上火,對原料進行密閉加熱,幾小時後,就能得到木炭和椰殼炭。
木炭準備給鐵爐用,椰殼炭用來製作活性炭。
之所以用椰殼做活性炭,是因為椰殼是公認的比較優秀的活性炭原料。用椰殼製作出的活性炭成品,比一般木炭做的活性炭要強很多。
炭爐燒起來之後,他就開始準備打鐵。
他打通了一小段竹筒,用竹筒將風箱的出氣口,與打鐵爐的鼓風口相連,連線處用泥巴糊住以防漏氣,再將打鐵爐放入木柴點燃,然後反覆擠壓風箱,不一會兒火就旺起來了。
他打算先打一個蠣鉤子試試手。
最簡易的蠣鉤子,其實就是在一個短木柄上固定一個大鐵釘,稍微帶點弧度。需要打鐵的部分,就是這根鐵釘。
他從那堆廢鐵中找到一根細鐵棍,直徑1厘米,十幾厘米長,正好可以打兩根大鐵釘。
他把鐵棍直接扔進爐子裡,然後不停得擠風箱,一會兒就把鐵棍燒得彤紅。用兩根木棍當筷子,把鐵棍夾出來,放在一塊提前準備好的大石頭上。
他用一塊扁石頭抵住鐵棍的中間,用另一塊石頭擊打它。打了幾下,燒紅的鐵棍中間就被打扁了,他再用木筷子夾住一端,反覆掰了兩下,鐵棍便從中間斷開,變成兩根7厘米左右的短鐵棍。
他先打其中一根,把鐵棍的一頭打成方的,再反覆敲打四面,越到尖端越細。
打一會兒鐵棍就不紅了,他又把它扔進爐子,再次燒紅,夾出來繼續打,直到整體成型,一頭粗一頭尖,微微彎曲。
最後將鐵釘的尖端燒紅,扔到冷水裡淬火。
淬火就是將燒紅的鐵器放在冷水裡降溫,能使鐵器更加堅硬。但是淬火之後,鐵變硬的同時也會變脆,受到衝擊容易斷裂。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只給尖端、刀刃這些部位淬火,使其更耐磨;而其它部分不淬火,保持韌性、彈性,這樣就能有效吸收衝擊,拍蒜時不容易斷裂。
另一半鐵棍也照此辦理,一共打成兩個大鐵釘。雖然做工粗糙,表面坑坑窪窪,但是可以用。蠣鉤子不需要打磨開刃,回頭再裝個木柄就可以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