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了三道防坦克壕。並且修建了大量的反坦克障礙物,以及佈設了大量的反坦克地雷。
同時在兩軍對峙的部位,平均每公里部署了四門以上的具有反坦克能力的火炮。在縱深區域,則採取了蝟集兵力防禦的辦法。並從四三年下半年開始,集中大批的航空兵和遠端炮兵,對抗聯縱深不時實施抽風一樣的火力打擊。
相對於華北的小規模熱戰不斷,整個東北前線卻是空中打的很熱鬧。雙方在地面上的炮戰,打的也很精彩。除了到下半年抗聯偶爾集中一批坦克,不時的在淺縱深給關東軍來一個小型的穿心戰之外。雙方在地面上的真正較量卻並不多,大家的出手都很慎重。
固執的梅津美治郎拒絕相信一切來自華北方面軍的情報,堅持認為抗聯的計劃是針對自己的。而抗聯在前沿發起的坦克穿插戰,也是抗聯發起的試探性進攻。堅決的認為抗聯下一步的攻擊重點是在自己身上的梅津美治郎大將,不斷的在與中國派遣軍爭奪坦克和重炮。
不過相對於因為虧吃多了,而異常固執的梅津美治郎。他在華北的同僚岡村寧次,可就是機警的多。儘管可用的情報不多,但這位嗅覺很靈敏的老兄,依舊察覺到了一絲不一樣的異常。
從有限的情報,以及山區十八集團軍小股部隊,不斷的向冀中平原滲透。原來潛伏起來的冀中留守共產軍,不斷的恢復活動,並有死灰復燃的整體態勢之中。岡村寧次敏銳的感覺,沉寂了這麼將近一年的抗聯,恐怕這次的目標要落到華北,而很有可能不會是東北。
而且岡村寧次還判斷出未來爭奪的重點,很有可能就是整個華北最富饒,也是整個華北最大的糧食主產區冀中平原。四三年上半年幾乎再一次席捲華北的旱災與蝗災,以及**根據地嚴重缺糧的情報,都讓岡村寧次認為至少為了緩解華北各個根據地嚴重缺糧的局面,在華北共軍實力有限的情況之下,東北共軍勢必要大舉入關。
一旦東北共軍大舉進關,那麼下一步的重點攻擊方向肯定會是在華北,尤其是被稱之為華北烏克蘭的冀中平原,以應對眼下山區極度缺糧的困境。至於關東軍那裡,最多也就是牽制性的攻擊。
在岡村寧次苦心勸說之下,也考慮到一旦華北有失,會引起的後續連鎖反應。他的頂頭上司畑俊六大將親自出面,不斷的在與關東軍爭奪重灌部隊的配屬。為了爭奪坦克聯隊、重炮聯隊,以及航空兵的配屬,關東軍與中國派遣軍吵的是不可開交。
第二十六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
被中國派遣軍與關東軍兩方面的爭吵,搞得頭都大了的日軍大本營,對於這兩大戰略集團,乾脆來了一個不偏不斜。在四三年八月份,給關東軍調撥了二百門仿製的德國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以及八十門的八八式高射炮。
但將原來調撥給關東軍的坦克聯隊,抽調走了一個轉入華北方面軍建制。同時而給華北方面軍,額外增加了四個坦克聯隊,並增加了兩個坦克旅團的建制。而在接受了這五個坦克聯隊之後,再加上原有的四個坦克聯隊。
華北方面軍一共有九個坦克聯隊,另外還有兩個各編有六個獨立戰車中隊,總計一百四十四輛坦克的坦克旅團。共計下轄各種坦克和裝甲車,總計一千一百多輛。其裝備的坦克數量,佔據了日軍坦克總數的近五分之一。
其中五個聯隊的近四百輛坦克,都是裝備了最新式的五十毫米坦克炮的一式坦克,其餘的也大部分都是裝備了四十七毫米坦克炮的九七改。輕型的九五式坦克,除了部分作為偵察使用之外,已經全部淘汰。
這款日軍最新式的改型的一式坦克,不僅裝備了日軍中威力最大的坦克炮,裝甲厚度也大幅度的增加。其無論是火力與防護能力,都超過了日軍九七式和九七改兩款坦克。整體效能也超過了美式的M三型坦克,幾乎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