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能不能給我解釋一下,我都快被您的這些動作給弄糊塗了。”
對於熊大縝這個從研製這種火炮一開始就提出的疑問,楊震想了想還是決定將自己的決策大致說明一下。在看了一下週邊因為自己的到來而警戒森嚴的警備,而那邊袁芷若和李慧蘭雖然停了下來,但卻沒有過來打攪,而是在討論著什麼。
幾個人的警衛員,也按照要求離的遠遠的。自己即便挑明瞭,也不會洩露出去、楊震才笑著對王光宇、熊大縝和張鎮華三人道:“你們也見到了這種火炮的威力,對付日軍現有的坦克基本上沒有任何的問題。在摧毀日軍工事的時候,威力也足夠用。”
“八十二毫米口徑的儘管威力要比五十七毫米的大,重量也沒有重多少。但對於材料的消耗量,再怎麼算也要多上不少。製造三門八十二毫米口徑無後坐力炮的材料,足夠生產五門五七口徑的同樣火炮了。”
“不僅火炮隨著口徑的增大,加工工藝更為複雜,對於原材料的消耗也更多。同樣八十二毫米的炮彈在加工程式上,相對五十七毫米無後坐力炮的炮彈要複雜的多,也要多消耗不少的時間。而在短時間之內,我們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在一種暫時還用不上的武器上消耗過多。”
“在威力已經足夠應對日軍最新型坦克的情況之下,也就沒有必要在去lang費多餘的,對於我們來說極為寶貴的原材料,我們還是要儘量的節省原材料和時間。尤其是在我們使用的炮鋼全部依賴進口的情況之下,還是要掐著手指算計著過日子的。”
“而且對於一種新式大威力的武器來說,出場的時間越晚,保密的時間越長,越能達到戰術上的突然性。在五十七毫米無後坐力炮威力足夠的情況之下,殺傷力更大的八二口徑還是儘可能的晚的出現在日軍面前為好。”
“至於八十二毫米口徑的,之所以還要緩慢的生產,並儲備一定的炮彈之外。除了為今後在必要的時候換裝提前做好準備之外,我還要有其他的用途。至於怎麼用,現在還不能和你們說。不過也用不了多久,最遲今年年底你們就會清楚了。”
第七百一十二章 一種武器存在的價值
楊震的解釋雖然沒有讓幾個人徹底的理解,但也知道一號這麼做自然會有他的用意的。作為在場的除了楊震職務最高,身為軍區黨委常委、軍區副司令員,王光宇對楊震已經是可謂基本上無原則的信任,自然不會再問下去。
而作為一名老兵,張鎮華自然也知道什麼該問,什麼不該問。況且作為一名自抗聯二路軍從新編成後,就在楊震麾下作戰的老抗聯。經歷過之前與現在對比的張鎮華,對楊震的信任和服從的盲目程度,也沒有比王光宇強到那裡去。
對於張鎮華來說,楊震做出任何的決定,無論究竟是出於什麼目的,自己只要服從就可以了。反正對於抗聯來說,只能是好事。而且張鎮華對於自己的能力還是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的。
他知道以自己的能力來說,是好的一個執行人,但並不是一個好的決策人。所以包括在開軍區常委會的時候,他從來都是輕易的不發表任何的言論。更不會對楊震的決策,進行任何的懷疑。而且他知道,一號之所以這麼做,肯定又是有什麼特殊但是需要保密的思路。
其實不僅僅是他們兩個人,在眼下的抗聯上下,尤其是那些本身就出身在抗聯內的老抗聯,對於楊震這個一號,幾乎都是一種盲目的信服。雖說有些關內調來的幹部,內心有些異議,甚至私下罵楊震**的都有。但表面上,卻是不敢說出來。
除了王光宇和張鎮華,現場唯一一個張嘴還想問些什麼的熊大縝,卻被一邊的張鎮華暗中拽了一下衣袖,制止了他刨根問底的舉動。實際上熊大縝也知道,一號要是想說,早就會告訴自己。如果不想說,恐怕自己就是怎麼問也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