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2/5頁)

教的。知道:孔子是春秋魯國(山東曲阜)人,姓孔,名丘,字仲尼;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周遊列國,等等。我記得,課文有孔子畫像,一位高大像貌很兇的古裝老頭,腰佩長劍。沒有給我留下什麼情感上的印象。

偽滿時期,曾拍攝一部名為《精忠報國》的電影,轟動一時。其中一場戲“岳飛槍挑小梁王”,就是在吉林文廟大成殿前廣場拍攝的。至今,我記憶猶新。日本人要我們“忠”於誰?報那個“國”?值得玩味!這個電影,大概是在我小學三、四年級時看的。我記得,印象最深是“槍挑小梁王”那場馬戰。看完後,小學生們紛紛學起“岳飛槍挑小梁王”,相互打起來。都自稱“岳飛”,把對方叫“小梁王”。看來!這部電影,對日本是負面的,沒有起到“忠”於“滿洲國皇帝”和“報”日本“帝國”的作用。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十二 “奴化教育”

十二、“奴化教育”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佔領東北速度太快了。佔領之後,日本怎麼辦?確實辣手。日本從滿清入關歷史,既看到希望,也感到恐怖。看到希望是,滿清以二百萬人口,居然用武力征服兩億人口的中國大陸,入主中原。恐懼的是,滿清統治者快速漢化,不到百年,滿文化盡失。八旗子弟,不會騎馬射箭,不識滿洲文字,不講滿語。除了血統,幾乎找不到滿族痕跡。這與漢族統治何異!

日本人以當時五千萬人口,武裝佔領三千萬人口的東北,不費吹灰之力。之後的統治,卻非輕而易舉。日本採取了“朝鮮模式”,即扶植一個傀儡政權,名義上“獨立國家”;實行“次長制”,消弭當時的民族意識。;實行“皇民化教育”,使之融入日本文化;最後與日本合併,達到侵吞的目的。

日本的“皇民化教育”在臺灣是成功的。但是,當時臺灣僅有200萬人口,用了五十年。可是,東北有三千萬人,滿清推行漢文化教育二百餘年。這對日本搞“皇民化“,非常困難。日本在東北沒有取得好感,東北人始終把日本人叫“日本鬼子”或“小鬼子”,甚至,當面叫他們“鬼子”,他們聽了,也哈哈一笑。不管怎麼說,日本的最終目的是要東北融入日本文化。

今天的一些人,錯亂時空,以為今天的歷史教科書,在日偽時期就可以看到,你們腦袋這麼不開竅?

一首救亡歌曲《松花江上》,歌詞是: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哪裡有森林美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哪裡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孃。

九一八!九一八!

從哪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

流浪!流浪!整日價關內流浪。

爹孃啊!爹孃啊!

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可愛的故鄉?

哪年哪月才能夠收回我那無盡的寶藏?

爹孃啊!爹孃阿!

什麼時候才能歡聚在一堂!”

歌詞悲傷,歌聲淒厲。可是,詞曲作者和歌者沒有想過?我們當時沒有流浪到關內留在東北的人,包括我這個剛出生的嬰兒,三千萬東北人,不都被拋棄了嗎!東北僅剩下你們的爹孃了嗎!和那無盡的寶藏了嗎!想過沒有?誰在關外替你們當“亡國奴”!當我們和日本小孩兒打架時,日本小孩兒就罵我們“亡國奴”。

“奴化教育”是一些人甩給當時東北人的一頂帽子,“奴化教育”發明者不是日本人。這個東西是一柄傷人的利劍,直接刺傷的不是日本人,而是當時東北的中國人!我們應該看到,日本佔領東北不是短期的掠奪性行為,乃是永久佔有滿洲的國策。日本需要的不是大量的低能奴隸,而是要東北人民對日本的認同。如

最新小說: 第一玩家 男扮女裝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北門老槍 神只:從哥布林開始 劍網三:沙雕玩家助我超神 一人:岐王李茂貞,千年歸來 網遊:開局2888億個屬性點 神秘復甦:此世之暗 王者:富婆寵溺這個射手太猛了! 網遊:一刀劈死神 網遊:神秘玩家 航海玫瑰 全民永夜:只有我能看到彈幕提示 網遊:我靠遊戲幣就能變強 九幽生死簿 海上求生,普通的我竟然成了強者 別人玩遊戲,我修仙 無職法師 網遊之止戈三國 海島求生,從每日情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