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2/4頁)

西,不然就可能把書讀死了。因為換一種形勢和物件,話就不能這麼說了。法無定法,說的也大概是這個意思吧。

韓少功:是的。除了讀書,還有一個關懷半徑。有一個作家對我說,他很長一段時間裡提不起神,覺得沒什麼好學的,沒什麼要說的。我問他,世界上每天發生那麼多的事情,貧困、壓迫、暴力、死亡、傷害、對抗,等等,你都看不見嗎?或者看見了你都心安理得?當然,那些事情都可以與你沒關係,有關係那是你自找的,是你關懷的後果。這就涉及一個人的關懷半徑。如果你的半徑足夠長,你就是一輩子不停頓,也想不完和學不完,成天有忙不完的事。

孔見:說到關懷,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對人的關懷是文學的傳統,但關懷人是關懷人的什麼東西?是物質生活上的噓寒問暖,慾望上的滿足和放縱?還是人性精神上的昇華和進化?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不好籠統地談論關懷。

韓少功:這一點問得好,很少有人這樣問過。人總是受制於人的基本條件。比如說,在糧食有限的情況下,我吃飽你就吃不飽,你受益我就不受益,因此人都有利己的本能。但人還有惻隱,有同情,有感同身受,看見別人受苦自己也不舒服,這是因為人還有意識和情感等精神世界的活動,成為群體聯結的紐帶。就物質利益而言,人都是個體的;就精神利益而言,人又都是群體的。這就是人的雙重基本條件。沒有人敢說他沒有自利的本能,也沒有人敢說他從無惻隱和同情的心頭一顫——即利他的本能。人的自我衝突,或者說半魔與半佛的糾纏,就是這樣產生的。

我們看到街面上一些可憐人,但不能停下來一律給以幫助。看到一條流浪狗恓恓惶惶飢寒交迫,也沒法把它帶回家收留。我們會有一種罪感。在另一方面,在複雜的因果網路裡,惡因可能促成善果,善因可能結下惡果。比如,我們幫助一個人,給他一千塊錢,但也可能使他變得懶惰,學會了坐享其成。那麼這一千塊錢是幫他還是害他?總之,一是我們能夠做的很少很少;二是我們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對是錯。因此我們會有很多視而不見,會有很多遺憾和欠賬,如果說“原罪”,這就是原罪。

但我們也不能滑向虛無主義,不能說佛家“無善無惡”就是縱惡。康德說,道德是“自我立法”,並無什麼客觀標準。所以關鍵是你心中要明白:你是不是動了心?你是動了什麼心去做這件事?我們對自己大概只能管住這一條。至於社會,從來都不是完美的,也不是完全糟糕的,情況總在歷史的上限和下限之間波動,在人性總體合力的上限和下限之間波動。三千多年了,基本上沒有出現過理想社會,只是不完美社會的不同變體。這不是什麼悲觀,是一種現實態度。我們的積極能動性表現在:當社會狀況比較壞的時候讓它不那麼壞而已。我們不能實現天國,但我們能夠減災和止損。這當然只是侷限在物質利益分配方面的關切。至於在精神上提升他人,比如實現“六億人民盡舜堯”,我覺得是一種美好的奢望。書包 網 87book。com 想看書來

附 錄(2)

孔見:我不能完全同意你的觀點。有些人之所以做一些不利於人,其實也不利於己的事情,可能是因為迷惘和困惑,不知道什麼是好的和對的。也就是說是認識出了問題,並非品性的邪惡。因此,需要一種啟蒙和警醒,一種“以心傳心”。

韓少功:我們也許可以讓他的行為符合某種規範,讓他逐利時不那麼狹隘和短視,但要讓他生出佛心和聖心,那是另一回事。外因總是很有限的。《禮記》裡說:“有來學無往教。”他自己如果沒有道德要求,你的主動教育可能一廂情願。即使有短期效果和表面效果,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前不久我到峨眉山,看到燒香拜佛的信徒很多。我發現有兩種人佔有很大比例,一種是窮人,

最新小說: 別人玩遊戲,我修仙 無職法師 網遊之止戈三國 海島求生,從每日情報開始 無限流:漂亮NPC只想完成任務 戶外見聞錄 星啟:餘生與你的宿命之旅 電競之巔峰榮耀 海賊王之冰霜王座 海賊的航海 王者:從第一下飯主播到全能之神 開局朱八模板,打遍NBA無敵手 網遊:我有可成長技能 永劫:開局主力累了,我是替補 榮耀之巔:女神奪冠之路 網遊:無垠無盡之主 全民遊戲:神級天賦是卷出來的 眼睛一閉一睜,無限我來啦 從零開始的奶爸生活 迷霧求生:我靠池塘發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