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愣了一下,然後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啞然失笑,王旭說的不錯,他站的立場錯了,用了評判的眼光去看問題。
“閆先生,說穿了,我不過是一個會一點醫術的俗人,同樣生存在這個大世界,受到這個世界規矩的約束,而我自己的規矩,只是建立在這個世界大規矩的基礎上,第一,我的規矩不違法,第二,我的規矩沒有損害別人的利益,不能因為我不救誰,誰的死就和我有關,世上的病人很多,我也顧忌不來,其次,我的規矩本來就是以我的人格品行為標準的,即便是我出手救人,也是和自己的良知相連。”
王旭不等閆新武開口,再次說道:“如果我本身就是一個心胸狹隘,滿心黑暗的人,那麼不用說了,即便是我有一身醫術,不制定規矩,也依然是以自己的喜好為主,要是我是一個正直坦蕩的人,即便是制定了規矩,也依然是以自己的喜好為主,我能做的,只是儘量讓我保持良好的心態。”
說這些話的時候,王旭的思緒也是起伏不定,自從制定了這個三不治的規矩,他也曾多次問他自己,這個規矩是不是合理,是不是人道。比如說華朝陽,透過這一段時間的瞭解,他也有所耳聞,華朝陽為官時清廉公正,為人不錯,他當初拒絕醫治,為什麼,就是因為厭惡了華花,從而牽扯到了華朝陽身上。
比如說通化集團的總裁,他連面都沒見過,為什麼厭惡,也不過是聽了梁寶輝父女的一面之詞,因為他對梁寶輝父女有好感,就這麼簡單,這就是人最基本的情緒,要是一個人連最基本的情緒都喪失了,那麼他就不是一個人了。
至於拒絕的一切其他人,他也不過是聽大多數人說,某某人品不好,幹了多少壞事,事實上他了解的真相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他不是警察,只是醫生,沒必要因為要去救治一個人,還去了解他的祖宗十八代,不現實也不客觀。
既然如此,正如閆新武所說的,他憑什麼去判斷一個人的好壞,憑什麼去維護他制定的規矩?一切只能憑本心,除了道聽途說,剩下的就只能靠他觀察了,看他自己的喜好了。
正如他之前向閆新武解釋的那樣,人活在世上,事實上大多數時候都是以自己的喜好為意志,只要不超脫出這個世界的大規矩,在小範圍內,本來就是自己說了算。
既然如此,他為什麼要糾結呢,憑著本心走下去就行了,只能在漫長的道路中儘量尋找自己的人生觀,儘量讓自己的規矩公正完美。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再完美的規矩,也是有瑕疵的,再好的人也會有人罵的,糾結這個問題,就太過於鑽牛角了。
正如一開始王旭給自己定位的那樣,他不是聖人,也不是救世主,無論是思想還是覺悟,也都達不到王賀年那樣的地步,能做的只是儘量不辜負自己的這一身醫術。
人活在世上,首先活的是自己,其次才有能力去幫助或者改變別人。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人連自己都照顧不了,又怎麼去照顧別人,一個人自己都活得不開心,又如何讓別人開心。
其實這世上有一句話說的很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雖然聽上去自私,事實上包含的意義卻有很多,放在不同的人口中,味道就不一樣。
呃,扯遠了,作者狀態不好,有些那啥了,請見諒。
聽著王旭的話,閆新武同樣若有所思,王旭的話雖然聽上去不怎麼中聽,有些自私,不過細細品味,卻會感覺到很真實,很坦誠。
經過和王旭這麼短暫的交談,閆新武是徹底服了,且不說王旭本身的人品怎麼樣,單單這份對自己的認識和自知之明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對於自己的問題,王旭並沒有滿口大道理,說的多麼動聽,也並沒有給自己訂的三不治的規矩戴上一個大公無私,或者崇高至上的帽子,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