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想要成長,就必須勇敢地邁出舒適圈。
這就像是被推到陌生的語境中流浪,開始一段全新的熟悉和發展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儘快逃離,以免被語境所同化,否則將越來越難以割捨。
在我上小學前班時,我抗拒改變,抗拒去學習那些看似無用無趣的知識。
我渴望自由自在的童年,想要盡情地玩耍,享受無憂無慮的時光。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想法發生了變化。
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揹著書包,邁著沉重的步伐走進校門,被爸媽推著我進入了教室了,困在老舊的桌子上,抬頭看著窗外的爸媽的笑臉,我彷彿感覺到自己被束縛住了,失去了曾經的自由自在。
我坐在教室裡,看著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一串串複雜的數字和字母,我不禁感到困惑和厭煩。
這究竟有什麼用處呢?我對這些知識充滿了疑問和不解。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我逐漸明白了那些看似無用的數字和字母實際上是認識世界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文字讓我知道語言落入現實的模樣,個十百千萬和加減乘除讓我知道數量的多少,有用也更讓父母為我驕傲。
我開始努力學習,開始發現學習的樂趣。
如今回想起來,學前班還真是讓人學習就很開心,開心的發現每個人都是清華北大的好苗子。
高中大學才是學習人該有的真實,才讓人學會了低調和謙虛。
然而,當我在象牙塔中度過了17年的學習和生活後,我開始抗拒進入社會、進入職場。
這17年的時光裡,我被象牙塔同化成它想要的模樣,以至於當我被趕出校園後,我很難融入所謂的社會。
畢業後,我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住上兩個月,雖然挨著學校,但心裡總覺得空落落的。
隨大流的裝模作樣地找工作,有大把的時間就翻看學校的教科書。
兩個月後,我終於認清現實——需要掙錢、需要工作。
於是,我逼著自己遠遠地離開了學校,來到了鄭州開始了我的職場生涯。
對於職場,我最初的認識就是找工作掙錢。
我渴望掙錢,渴望成為職場人士,渴望擁有自己的房子、車子。
然而,當我真正踏入職場時,我才發現這一切並不像我想象的那麼簡單。
求職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新人難免遭遇諸多挫折。
職場上的試煉無處不在,有時我們覺得工作與自己相匹配,但結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
我們總以為門當戶對是輕而易舉的事,但實際上,尋找適合的工作並不簡單。
高攀已不再是奢望,不敢再奢求。
曾經有一份工作面試的機會,我在長葛的一家煙盒廠,面試的職位是儲備機長。
人力資源小姐姐告訴我,入職後需要從雜工做起,半年的實習期,大約兩年才能做到機長的位置。
聽到這個訊息後,我便趕緊離開跑路了。
新人入職,處處都需要工作經驗,沒有工作又怎能積累經驗呢?
各種能力都需要,卻不需要學習知識的能力。我可以用成績單、畢業證書、學位證書來證明自己的學習能力,但他們所需要的是工作的能力,操機的實際能力,我能拿什麼來證明。
能力啊能力,你究竟是個什麼東西?這簡直就是在為難人。
有人質疑你的大學實習經歷,詢問你在實習期間做了什麼。
你能簡單介紹一下嗎?
他們認為這是能力的一種表現,甚至是資歷的一部分。
對於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