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選擇放棄在家中的這番折騰,轉而全心全意外出打工賺錢養家餬口。
從最初進入電子廠擔任操作工人,到後來學習機械廠裡的焊接技術成為一名焊工;再從從事裝修行業的泥瓦匠工作,到建築工地負責鋼筋切割任務,甚至連水管道的安裝活兒都接過不少。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父親一直奔波忙碌於各種不同的工作崗位之間。
即便當他年過五旬,身體逐漸衰老,不再像年輕時那般精力充沛,但仍然跟隨村裡的兒時夥伴——那位包工頭,時不時地前往各個工地繼續勞作。
這種生活狀態一直持續著,直到爺爺不幸患上了令人揪心的老年痴呆症,且病情日益嚴重,身邊一刻也離不開人的悉心照料之後,父親才迫不得已被束縛在了家中,從此告別了四處漂泊打工的日子。
如今的我愈發深刻地認識到,所謂的“勤勞致富”簡直就是一則充滿諷刺意味的冷笑話。與此同時,我也越發認同網路上流傳的那句至理名言:實現階級躍遷最行之有效的途徑並非依靠自身不懈的努力,而在於投胎時是否投得了好胎。
畢竟,努力所帶來的結局並非僅僅指向成功這一唯一答案,它充其量只是給予人們一個邁向成功的可能性而已。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是他人還是我自己,都未曾真正領悟這個道理,或者說,大家其實是心知肚明,但卻不願去正視和接受這殘酷的事實,甚至是不敢去深入思考。
因為一旦人們清醒地意識到努力的最終歸宿未必是成功,那這樣冰冷無情的現實將會給無數人的心靈帶來怎樣沉重且無法承受的絕望打擊啊!
老人們總是喋喋不休地指責我們這一代人屬於躺平、佛系的群體。
可他們又何曾設身處地地想過,即便我們竭盡全力、不辭辛勞地拼搏奮鬥,到頭來依然揹負著如山般沉重的房貸和車貸,壓得人喘不過氣來;而且,在當今社會,二十歲左右步入婚姻殿堂所需比拼的關鍵要素壓根兒就不是個人能力的高低,反倒是各自家庭背景的優劣。
曾經在網路上留意過那些選擇不婚不育的人群,他們內心深處最大的願望便是在妥善送別了上一輩的雙親之後,可以隨心所欲地過上一種獨居生活,或是四處旅行,或是漂泊流浪,亦或是盡情享受美食美酒,一切皆聽從內心真實的聲音。
對於獨自一人而言,哪怕每個月僅有區區兩千塊錢的收入,那也是足夠開銷,根本無需擔憂花費超支的問題。
當電視劇《士兵突擊》開播之際,其精彩的劇情瞬間抓住了觀眾們的心。尤其是開篇時,那顆鬱鬱蔥蔥的大槐樹下,許三多一家人的生動場景令人難以忘懷。那時的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投射在了那個略顯木訥、不善言辭的許三多身上。
許三多自幼便飽受成才及其小團伙的捉弄和取笑,而我呢?由於天生一對小小的耳朵,也曾遭遇過無數的嘲笑與貶低。那些刺耳的話語如同寒風般刮過我的心頭:“看他那傻樣兒!” “這呆子怎麼連話都說不利索!” 還有更過分的——“他就是個聾子,根本聽不懂咱們說啥!”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我,漸漸地變得沉默寡言,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生怕再招來別人的譏諷。
然而,我的二弟卻截然不同。他恰似許三多的二哥一般,能說會道,深諳人情世故。無論走到哪裡,總能迅速地與人打成一片,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看著二弟如此受歡迎,我心中滿是羨慕之情,渴望自己也能擁有像他那樣的口才和社交能力。
至於我們的父親,更是如出一轍。他就像是許三多那位一輩子都要強好勝、一心想要爭口氣的父親許百順。為了家庭的榮譽和尊嚴,不辭辛勞地努力奮鬥著,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孩子們的身上。
許百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