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和鑲紅旗悉數都調到遼東去了。分別駐紮在廣寧和西平堡,這個調動,是皇太極親自拍板決定的,如此一來,海州方向,就只剩下滿八旗之中的正藍旗和鑲藍旗了。
蓋州、耀州和海州,三座城池都必須要堅守。既然明軍主攻的方向沒有在海州,那麼城池的守衛方面,就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了,何況皇太極還做出來了決定,從海州方向發動進攻。再說了,留在海州方向的軍隊,必須要守住三個地方,兵力的分配方面,就有些捉襟見肘了,無法徹底的平衡。
兵力調整之後。駐紮在蓋州的,主要是金礪率領的漢八旗之中的正藍旗軍士,這樣的安排本來也是可以的。但因為多鐸率領大軍出征,征伐復州和宣州,抽調了所有正藍旗的軍士,守衛蓋州的任務。最終落到了漢軍的身上了。
如此的安排,在濟爾哈朗與多鐸看來,沒有什麼問題,既然大軍採取了進攻的姿態,留守在復州和宣州等地的明軍,就不可能繼續進攻蓋州、耀州和復州了,而海州等地的防禦。以海州為主,這裡駐紮了滿八旗之中的鑲白旗和鑲藍旗,李國翰帶領漢八旗之中的鑲藍旗,駐紮在耀州。
多鐸的大軍遭遇了包圍,最為被徹底剿滅,李國翰率領的增援大軍,得知訊息之後,迅速的撤退,李國翰可不敢前往蓋州了,他已經派出斥候偵查到了,蓋州被江寧營的大軍團團圍住了,若是撤往蓋州,肯定會被江寧營大軍包圍,遭遇多鐸一樣的命運。
所以李國翰繞開了蓋州,直接前往耀州,同他率領救援大軍來的時候一樣。
身在海州的濟爾哈朗,得知這些情況之後,毫無辦法,眼看著蓋州被江寧營的大軍包圍,根據范文程掌握的情報,江寧營大軍超過十萬人了,多鐸率領的進攻部隊,被徹底打敗了,完全潰散了,海州方向的駐軍,已經不足八萬人,就是傾盡全部的將士,也不一定能夠打過江寧營,這樣的情況下,還是等候皇太極的聖旨,除非是駐紮在遼陽的大軍也悉數出動,那樣的情況下,可以與江寧營一絕高低。
駐紮在蓋州的漢軍,只有六千人,這些軍士,全部都是孔有德、尚可喜與耿仲明的舊部,他們的主子早就被殺掉了,而且漢軍經過了多次的整合與改造,很多的漢軍,都被整編到漢八旗之中去了,留下的漢軍不多了,以前孔有德等人,帶領大軍投降後金的時候,漢軍主要的作用是駐守地方,或者在作戰中間,操作火器進攻,後來參與了一些戰鬥,可沒有經歷過多少殘酷的廝殺,戰鬥力與滿八旗是不可能比較的。
漢軍在大清國的地位很是尷尬,他們雖然也是軍士,可無法享受到很多的待遇,在軍餉方面,也少很多的,零零總總的原因,令漢軍計程車氣不是很高,特別是在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等人,都喪命之後,漢軍計程車氣,更是一落千丈。
更加要命的是,駐守在蓋州的漢軍,被多鐸抽調了一部分,而抽調的這部分,被視之為漢軍之中的精銳,也就是這些所謂的精銳,組成了先頭部隊,被江寧營幹淨利落的剿滅了。
從孫傳庭帶領大軍,包圍蓋州的那一刻起,蓋州城內,不安的情緒就出現了。
所有的漢軍,包括軍官,都很清楚,他們是不可能抵擋江寧營的進攻的,江寧營的威風,他們早就清楚了,就連滿八旗之中的正紅旗,也被江寧營徹底剿滅,旗主代善被生擒,就更不要說他們這些漢軍了,在大清國不入流的漢軍。
可大清國在海州方向,駐紮有十餘萬的大軍,所以說駐守蓋州城的漢軍,內心是還是抱有一絲希望的,他們的背後有著強大的依靠,就算是蓋州遭遇了攻擊,只要他們能夠奮起抵抗,濟爾哈朗和多鐸肯定會派出大軍前來增援的。
可惜壞訊息不斷的傳來了,有些訊息是孫傳庭還沒有包圍蓋州的時候,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