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方園又將兩人叫過來商議事情。城牆已經開始建造了,搬運石頭膠泥是一件大工程。他們只能擔挑戶扛這種效率低下又累人的方法。
小塊的石頭還行,若遇上大塊的石板著實不方便。
於是方園就想起了獨輪車這個運輸工具。方園只記得個大概形狀,她跟往常一樣用炭筆寫在白石板上畫了個圖,然後跟兩人講解。
這種獨輪車只有一個木刻的輪子,上面是供放置東西的車板,前頭尖尖的,後面有兩個像羊角的車把,下把下面是車絆,可以幫助停車。獨輪車車身較小用起來很靈活,一個成年女人就能推得動。
大石和雙木都是技術痴,兩人聚精會神地聽著方園的講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隨時發問。
“能做能做。”雙木激動地叫道。兩人唧唧咕咕探討了一會兒,便開始行動起來了。
說完獨輪車,方園又想起了比它更方便的板車,也叫架子車。是雙輪的,車身更寬更長,運輸量也更大。她正想連它一併對兩人說了,轉念一想,這兩者的理念相通,若是能造出獨輪車,板車應該也不在話下。
方園跟兩人商討完畢便又折了回來。部落裡的婦女、老人和孩子們正在搬石頭運河沙。部落前面不遠處就有一條河,運沙子倒也方便。
造牆之前要先挖地基,這對於工具簡陋的遠古人來說比較艱難。他們只有石器和骨器可用。這種活是最累的,方園讓大人輪流著幹,她自己為了起個帶頭作用,也親自上場跟著勞動。
眾人幹了一會兒活,有人發現大石和雙木沒來,當下便有些不滿地向方園告狀,說兩人偷懶。
方園耐心地向眾解釋說,他們正在做一樣東西,這個東西若能造出來,會大大減輕他們的負擔。眾人將信將疑,議論不斷。
方園帶著這些人一直忙碌傍晚時分,她看看天色,算計著打獵隊和採集隊該回來了,便吩咐後勤隊開始準備做晚飯。
晚飯是魚湯,主食是粟米野菜肉丁餅。這裡沒有主食不主食之分,他們之前不是肉湯就是烤肉,後者吃得更多,方園覺得烤肉吃多了對身體不好,在她的影響下,鷹部落的人已經習慣了吃野菜炒肉,蔬菜肉片湯以及各種花樣的新式食物。
部落裡有了石磨,可惜小麥已經種下地,方園想吃主食想得發瘋。然後她就試著將粟米磨成粉,再輔以河母部落帶來的一種乳白色的澱粉似的粉末做成菜糰子或是肉餅。那種粉末方園不認識,阿鼠解釋說,那是一種樹上長的果實,將裡面的汁液曬乾後就成了這種粉末。那種樹只有深山才有。
十幾口鍋灶一起開燒,左邊的深鍋做魚湯,右邊淺些的石鍋貼餅子。方園在右邊指導幾個婦人,阿鼠也在旁邊幫忙。
鍋底燒熱,抹上一層動物油。將一張張圓形餅子貼上去。
“燒再小些。”方園吩咐負責燒火的孩子們。
“好、好。”幾個毛頭小子一邊撤材火一邊伸長脖子往鍋裡張望,有的口水都流出來了。
做飯的婦人拍了一下一個毛小子的腦袋,笑罵了一句。幾隻小腦袋一起縮了回去。
過了一會兒,廚子將肉餅翻個,底下的一面已經烙得焦黃。空氣中瀰漫著一種穀物和肉的混合香味,引得眾人饞蟲湧動。
灶臺上再次湧上來一排小腦瓜。
“好了,用心燒火,這第一張餅由你們先嚐。”
“嗷嗷,阿園你太好了。”毛孩子們一起歡呼。
餅出鍋後,方園用骨刀分成小塊,分給這幫孩子。
這幫餓鬼像豬八戒吞吃人參果似的,囫圇吞棗地吃下了。方園問他們味道如何,他們只有兩個字“好吃”,連鹹淡都沒分清。
等到魚湯肉餅做好時,打獵隊和採集也回來了。
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