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種要求如果放在別的部族軍隊裡,勢必會引起反彈——這就是在說,萬尼烏斯認為這些劍盾手和爺們槍士兵擋不住哥託內斯人的戰斧騎兵。
但萬尼烏斯麾下的rì耳曼爺們槍們本來就多是平民而非武士出身,又在萬尼烏斯的教育下苦練多年,早已養成了無條件服從命令的習慣——聽到萬尼烏斯的命令,爺們槍們迅速的向後退了一個身位。
之後,劍盾手們也跟著後退,將大車前面的空間讓了出來。
哥託內斯戰斧騎兵衝到近前的時候,頓時傻了眼。
儘管在萬尼烏斯發動攻擊的時候,一定程度上的推開了屍體,給騎兵留出了衝擊的通道,但rì耳曼爺們槍和劍盾手卻後退讓出了一個令所有戰斧騎兵都感到尷尬的距離。
由於常常騎馬對抗步兵,哥託內斯戰斧騎兵的斧頭握柄比一般的戰斧要長。但也僅僅是略長而已——如果斧柄過長,再優秀的騎兵也無法在只靠雙腿控馬的情況下運轉自如。
結果,在敵人後退出一個身位的距離之後,面對大車和屍體的阻礙,戰斧騎兵們悲哀的發現,他們竟然無法有效的攻擊敵人——如果將馬匹側過來,使自己儘可能的貼近大車,側身揮斧,他們也可以發動攻擊,但是效果麼……
而且,失去了速度的騎兵,面對集結成陣列的步兵,只不過是送死而已——這一點,哥託內斯人也很清楚。
幾乎已經衝到大車邊上的戰斧騎兵們憤怒的叫罵著,之後失望的揮舞戰斧示威,悻悻的拉馬回去——當然,他們也可以下馬,登車——但萬一萬尼烏斯和他的重灌步兵就藏在那些輕裝的長槍兵和劍盾手後面等著他們,這麼做無異於送死。
安靜的躲在爺們槍戰士的後面,萬尼烏斯一直等到對方的戰斧騎兵完全撤回到步兵陣列後面,才終於鬆了一口氣——儘管如果對方衝上來玩命自己這邊佔有優勢,但在對方還有好幾萬大軍的情況下,過早的進行jīng兵對決對萬尼烏斯絕不是什麼好事。
哥託內斯戰斧騎兵剛剛回到步兵陣列後面,哥託內斯人的步兵已經再次衝了上來,淹沒了之前被萬尼烏斯他們衝出來的空地——這一地段的劍盾手和爺們槍,只得到了片刻的喘息機會,就不得不再次迎戰敵人。
但是,對於這些戰士而言,這已經夠了——就在剛才,他們親眼看到了萬尼烏斯和他麾下的jīng銳們是怎麼毫不費力的屠戮敵人的;他們親眼看到了萬尼烏斯是怎麼戲弄那些哥託內斯戰斧騎兵的——前者給了他們新的勇氣和信心,後者則讓他們感覺輕鬆起來。
而後,當哥託內斯步兵再次在這一地段投入戰鬥之後,萬尼烏斯對遠處正看著這邊的歐希西迪斯擺了擺手——儘管萬尼烏斯自己帶著狂戰士留在這邊準備應戰哥託內斯戰斧騎兵,他卻已經將歐希西迪斯派到了距離這裡二十輛大車開外的地方,為下一次突擊做準備了。
看到萬尼烏斯大幅度的揮動手臂,歐希西迪斯獰笑了一聲,對旁白計程車兵吼了一嗓子:“開門”
劍盾手和爺們槍們再次讓開之後,jīng銳重灌斧兵魚貫而出,再次在哥託內斯步兵陣列中掀起一陣血雨腥風。
看到那些jīng銳重灌斧兵居然又出來了,哥託內斯騎兵們幾乎被氣炸了肺,立即狂吼著再次擠過重重疊疊的人群,直朝著jīng銳重灌斧兵衝了過去。
但是,毫無疑問的,可以毫不留情的將擋在面前所有礙事者都變成屍體的重灌jīng銳斧兵顯而易見的要比只能分開不能殺死更不能踐踏自己人的戰斧騎兵要迅速得多——等到戰斧騎兵終於再次靠近了車壘的時候,歐希西迪斯已經成功的帶隊穿越了二十輛大車的距離,回到了車壘之內。
戰斧騎兵的首領兩眼通紅的盯著萬尼烏斯的車壘,正在艱難的天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