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來報:“陛下,通政司新近送來的兩份加急奏疏。懇請陛下立即過目。”
朱棣聽罷,端坐御案之後。手撫案牘,慢悠悠的道:“拿來。”
兩份奏疏遞上,這第一份,又讓朱棣有些頭疼,卻是錦衣衛的事,說是指揮使同知,為郝風樓所殺,已有御史捕風捉影,具實彈劾,只是具體內情,卻是不祥。
朱棣看了奏疏,卻也只是笑了笑,便擱置一邊了。
這種事,說大很大,同知都敢殺,真是膽大包天了。
不過朱棣還是決定將此事暫先壓下,之所以如此,無非是因為,朱棣知道,郝風樓看似魯莽,卻絕不是一個無的放矢之人,他既然敢動手,那麼就說明,這傢伙肯定會有後招,肯定有足夠的理由。
關於這一點,朱棣很是自信,既然如此,若是自己興師問罪,反而顯得他這天子,不能知人善任,到時候尋個機會,隨口一問便是,不必如此大張旗鼓。
況且……
朱棣是個很踏實的人,或許在別人眼裡,這種事難以接受,他卻相信,郝風樓敢這麼做,正因為是瞭解自己,而郝風樓所瞭解的,必定是要做大事,也就是說,郝風樓雖然只是暫代錦衣衛,可是很明顯,他想切切實實的做出一番大事來,要做大事,首要的就是整肅內部,使上下一心,剷除掉內部的掣肘,方才能團結一致,揮如臂使,隨心所欲的發揮自己的才幹。
在這一點上,朱棣不禁有些惆悵,自己那兒子,堂堂的漢王,不能做到的事,郝風樓的表現卻是如此的果決,在這一點上,漢王和郝風樓相比,遠遠不如。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朱棣做的就是大事,當然懂,既然懂,那就不要多問,到時候只看這個傢伙,最後會把錦衣衛折騰成什麼樣子,豈不是更好?
想到這裡,朱棣竟有幾分期待了,他不由莞爾,心情沒有沉重,反而舒服了不少。
郝風樓這個傢伙,做人和做事,總是透著那麼一股子神秘,不到最後一刻,即便連朱棣也不知,會有什麼樣的驚喜,每每想到這些,朱棣這沉悶的帝王生活,就朵了幾許期待。
“由著他去吧,且看他又要玩出什麼來。”朱棣莞爾,將奏疏束之高閣。
倒是這第二份奏疏,讓朱棣猛地心驚。
他開啟一看,便見奏疏上寫道:“臣福建漳州知府奏陳,漳州左近,有三平寺,香火旺盛,近來卻多有形跡可疑之人,出入其間,微臣聽聞奏報,不敢攜帶,命差役人等,前去查探,探出一年之前,有僧人姓黃,用的乃是建文三年的度牒,此和尚有隨扈十餘人,雖是僧人打扮,面色卻俱都不善,行跡尤為可疑,遇有差役,便露出惶然之色,微臣不敢怠慢,命人拿捕,本以為只是區區蟊賊,誰知拿捕之後,才知事有蹊蹺,其中內情,微臣不敢盡言,事出突然,微臣亦是無措,此事牽涉甚大,微臣不敢聞,也不敢繼續問,如今已將黃姓僧人人等,俱都解送入京,懇請陛下聖裁。”
朱棣的臉色,驟然變了,建文三年的度牒……黃姓僧人……不敢聞不敢去問……
這個僧人是誰?
其實朱棣不用去問,就已明白。
當時建文出逃,坊間早有傳聞,說是扮作了僧人,緊急出走,朱棣曾命人分析過,覺得確實可信,所以朱棣命人前去鴻臚寺,命人前去調了太常寺所有僧人的資料,尤其是靖難時期頒發了度牒地僧人,命人四處查探,便是想借此,查出一點蛛絲馬跡。
只是可惜,雖然絕大多數都已經摸清了底細,可是依舊有不少漏網之魚,一時之間,也差不出什麼出處,蓋因為那時候太常寺著火,許多存檔,俱都不見了蹤影。
這就更加印證了朱棣的猜想,當時靖難已經接近大功告成,建文大驚失色,必定有心腹之人,謀劃後事,一方面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