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李亨已經返回了內宮,詔書事件讓他心中極為不舒服,他一直認為李鄴雖然被列為宗室,但畢竟是偏枝旁門,不是大唐正統,但沒想到太上皇竟然下詔承認李鄴具有正統皇位繼承權。
其實所有宗室子弟都有皇位繼承權,但沒有人會把這個規矩當真。
什麼是宗室,也就是太宗皇帝的子孫,非太宗皇帝的子孫只能叫皇族。
但太宗那麼多子孫呢,所以得排位,首先是正統,正統一般是天子的子孫,這是一代代傳下來的規矩,你不能說睿宗皇帝另一個兒子的子孫也有正統皇位繼承權,那就會亂套了。
所以必須是當前皇帝的兒孫才能叫正統,但如果太上皇有專門指定為正統,那也可以視為和天子子孫一樣有皇位繼承權。
比如李璘,他被太上皇認定為正統,在太上皇的威逼之下,李亨不得不冊封李璘為皇太弟。
太上皇一駕崩,李亨馬上找藉口撤銷了這個皇太弟。
太上皇認定為正統的另外一個人就是李鄴,李鄴享有和李亨子孫一樣的皇位繼承權。
但李亨的子孫也很多,有數十人,那麼肯定還有先後順序,一般以嫡長優先。
先是嫡長子為太子,如果太子去世,那就輪到嫡長孫,但如果太子有一個極為優秀的兄弟,那也可以不立嫡長孫,而立另一個兒子,李世民和李隆基都不是嫡長子。
所以這種嫡長順序只是相對而言,並不是一定非要立誰為繼承者,老大不行老二來,並不是。
只要不是嫡長子,其他人都是平等的。
如果在正統皇位繼承者中,出現了一個特別優秀且強勢者,那麼百官一樣可以擁戴這個優秀者登基。
天子李亨惱火的原因就在這裡,如果他駕崩後,就不一定是他子孫登基了,有了太上皇的詔書,那麼李鄴也可以上位。
“陛下,莫非談判失敗了嗎?”張皇后見丈夫怒氣滿臉,不由關切問道。
李亨搖了搖頭,“談判還在繼續,朕生氣是剛剛得到一個訊息,齊王竟然有太上皇的詔書,太上皇承認他為正統皇位繼承人。”
“什麼意思?齊王可以繼承陛下的皇位?”
張皇后瞪大了眼睛,“他算老幾,他是李叔良的後人,他怎麼可能繼承陛下的皇位?”
李亨恨恨道:“但他有太上皇的詔書,詔書上承認他可以繼承朕的皇位。”
張皇后眼珠一轉,當機立斷道:“唯一的辦法就是陛下儘快立太子,斷了李鄴的想念。”
李亨點點頭,這是唯一的辦法了,不過在立太子問題上,各方分歧太大,李亨本人想立次子李係為太子,但遭到各方強烈反對。
政事堂的相國們想立長孫李適為皇太孫,權宦集團原本是支援李系,但後來又支援張皇后所生的十三子定王李侗為太子。
按照法理,太子去世,應該立皇長孫,然後才是太子的兄弟,但李亨並不想立長孫李適,原因是李適說錯了一句話,李適在拜祭父親亡靈時,曾低聲發誓,他若為皇帝,一定會追究到底,為父親報仇。
偏偏這句話被李適身邊的一名小宦官聽見了,小宦官立刻向李輔國報告,李輔國又向天子李亨告密,讓李亨十分惱火,長子雖然是病死,但也間接死在他的手上,李適的意思,豈不是要追究自己的責任?壞自己的身後之名。
自從這件事後,儘管長孫李適經常來向李亨請安,但李亨越看他越不舒服,越看他越憎恨,所以說偏見是最可怕的,一旦有了偏見,對方越努力,只會越會被人反感。
張皇后見丈夫沉吟不語,她忽然想到一件事,心中頓時一驚,如果現在立太子,自己兒子才五歲,可沒有一點勝算,自己剛才忽略了。
必須要完全搞掉李適,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