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化的時候,法國人卻什麼都沒做,阿勒頗現在還是阿勒頗,那裡的人們還是在使用波斯語,對於那塊土地來說,法國人仍然是外來者,他們遲早是要被趕走的。
而對於西部省來說,蘭芳人現在就是主人。
(未完待續。。)
981 來自蘋果的誘惑
伊馬德丁是個普通的波斯少年。
1923年之前,伊馬德丁和他的家人居住在拉瑪迪,伊馬德丁的家在哈巴尼亞湖畔,家裡一共有七口人,除了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之外,伊馬德丁還有一個妹妹。
伊馬德丁的家庭在波斯很常見,波斯雖然允許一夫多妻,但實際上對於普通人而言,這個傳統沒多大意義,普通波斯人娶不起太多妻子,一夫一妻是比較常見的。
伊馬德丁的父親和兩個哥哥都在敘伊戰爭中陣亡,有人說伊馬德丁的父親沒有死,而是跟著卡里姆去了伊朗,不過這對於伊馬德丁沒有什麼意義,自從父親和哥哥們從軍之後,伊馬德丁就再也沒有見過他們。
蘭芳軍隊向伊拉克縱深推進的時候,伊馬德丁的母親決定和其他人一起逃走,比躲避傳說中殘暴無比的蘭芳人。
逃難的路是艱辛的,伊馬德丁的母親在逃難的路上因病死去,姐姐隨後也失散,伊馬德丁身邊的親人只剩下六歲的妹妹。
伊馬德丁也才十二歲啊,兩個孩子從此開始他們艱辛的難民之路。
“返鄉潮”興起的時候,伊馬德丁和他的妹妹在內志,這還算比較幸運,如果伊馬德丁和他的妹妹在伊朗,那麼他們根本得不到返回家鄉的機會。
這年頭人口就是資源,不管是內志還是伊朗,對於人口的需求都是越多越好,伊朗人為了阻止那些原本屬於蘭芳西部省的波斯人返回家鄉,甚至在伊朗境內修築了集中營,內志人沒有這麼殘暴,因為和蘭芳的關係,內志人允許這些波斯人返回家鄉,所以伊馬德丁和他的妹妹這段時間一直待在邊境線上。
說是邊境線,其實就是一個小鎮,鎮上並沒有明顯的國境分界線,也沒有高牆鐵絲網什麼的,蘭芳人每天可以乘坐班車前往高昌,伊馬德丁的夢想就是和妹妹能登上那趟班車。
不坐車不行,伊馬德丁待得這個小鎮距離高昌超過三百公里,即使是距離最近有人煙的地方,也接近兩百公里,為了生存,伊馬德丁已經賣掉了自己的駱駝,沒有駱駝的幫助,伊馬德丁和他的妹妹甚至無法離開這個小鎮。
伊馬德丁對蘭芳人的印象發生改變就是從這個小鎮開始的,伊馬德丁清楚的記得,在蘭芳人沒有來到小鎮上的時候,小鎮被窩棚組成的難民營包圍,難民營裡衛生條件惡劣,生活物資不足,疾病橫行,暴力事件頻頻發生,伊馬德丁的母親就是在這裡病逝,然後有一天早上伊馬德丁的姐姐出去找吃的,卻再也沒有回來,如果不是蘭芳人到來,伊馬德丁和他的妹妹說不定已經死得無聲無息,然後被人當做垃圾燒掉。
終於有一天,傳說中青面獠牙的蘭芳人乘坐著模樣古怪的汽車來到這個小鎮上,然後一切慢慢發生了改變,首先發生改變的就是難民營,在蘭芳士兵的指揮下,一片片雜亂無序的窩棚被拆除,然後一個個漂亮的帳篷拔地而起,這些帳篷都是蘭芳人的,難民門雖然不能拆走,但可以住在裡面,這和窩棚比起來真是天壤之別。
伴隨蘭芳人一起到來的是各種各樣的食物和基本的醫療保障,雖然還是吃不飽,但已經沒有餓死人的情況發生,如果有難民生病,他們也會得到及時的救助,雖然很多時候救助手段只是蘭芳隨軍牧師的祈禱,但對於很多患者來說,不管是“主”還是“上帝”,只要神還眷顧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那麼人們就有活下去的希望。
伊馬德丁曾經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幻想過,如果蘭芳人來得早一點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