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成了“阿三”,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印度人說話總是會帶上“sir”,所以才會喊他們“阿三”。
這也是個充滿鄙視和痛恨的稱呼。
要說英國人和日本人這兩個國家,實在是有很多共同點,他們結為同盟實在是天作之合。
首先他們都是島國,過於狹窄的國土造成國民性格中的偏執和扭曲,物產不豐富使他們必須保持擴張心態,國土周圍都是海洋讓他們極端重視海軍發展。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英國和日本的國土旁邊都有一塊大陸令他們寢食難安。
英國人最擔心的是在歐洲有某個強力國家統一歐洲,進而危及英國人的利益,所以英國人上千年以來都在實施“大陸均衡”政策。
只要在歐洲大陸有某個國家強大起來,英國人就會聯合其他國家對那個國家進行打壓,或者是直接發動戰爭,打掉那個國家崛起的希望,同時也抹殺歐洲大陸統一的希望。
法國人深受其害,德國人同樣是深受其害。
日本面臨的形勢則更加嚴峻,因為華人大陸始終都是一個同一國家,而且日本也沒有英國那麼多的殖民地資源可供利用,所以日本人害怕華人大陸統一。
因為日本人知道,一旦華人大陸統一,那麼日本人的利益肯定會受到壓制,日本人就將不得不成為華人的附庸,就像是之前數千年一樣。
所以日本在破壞華人統一這方面不遺餘力,所以南方的軍政府一支都有資金和北洋政府分庭抗禮,並且不斷髮動戰爭,力求所謂的國家統一。
不對,這個“國家統一”並不全面。
二戰之後曾經發現過一份檔案,檔案的內容是有關民國“國父”和日本簽訂的《中日盟約》,當時“國父”在盟約中承諾,一旦推翻袁項城組建的北洋政府,“國父”將把滿洲,也就是東北三省割讓給日本。
這份檔案的真偽存在很大爭議,許多人不允許汙衊“國父”,堅稱這份盟約是偽造。
但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國父”曾經在很多場合公開表示可以把滿洲租借給日本。
租借……
從這方面看,“國父”在某些方面,還不如另一位飽受詬病的“國賊”。
這裡的“國賊”不是指秦致遠,而是指袁項城。
袁項城確實和日本人簽訂了《約定》,但不是傳說中的《二十一條》,而是經過刪減後的《民四條約》。
在日本人提出《二十一條》後,袁項城發誓“民國絕不做第二個高麗”,然後這個經過據理力爭艱苦談判才達成的《民四條約》中,和日方最初提出的《二十一條》已經截然不同,說“賣國”實在是有點說不過去。
有一點可以證明,在日方代表加藤高明簽訂完《民四條約》回國後,加藤高明馬上就辭職。
如果這個《民四條約》真的讓日本人達到目的,加藤高明應該是升官發財而不是辭職。
具體到秦致遠這裡,秦致遠也準備和英國人、日本人一樣無恥一把,你們不是用印度人和高麗人擔任警察嗎?
那好,我也用安南人充當安保人員,並不僅僅是派往日本的安保人員,派往英國的以及派往美國的安保人員全部都是安南人。
說實話,在對敵人狠以及對自己狠這方面,安南人比高麗人、印度人強多了。
高麗人是狗仗人勢,只要有人撐腰,高麗人就敢蹬鼻子上臉。
印度人就不用提了,他們從來沒有任何反抗意識,對英國人的服從根深蒂固,哪怕是全世界都在轟轟烈烈搞殖民地自治的時候,印度人也只弄出來個“非暴力不合作”。
真是一群和平人士。
而安南這個國家很特殊,他們就是一群瘋子,瘋起來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