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為《蘭芳》。
這其實是碼頭上的很多人第一次聽到《啊,蘭芳》。
和很多歐洲人第一次聽到《themass》時的反應一樣,《蘭芳》這首曲子馬上就用雄渾有力的旋律征服了所有人的耳朵,特別是在軍樂團奏響民國國歌,雙方有了對比之後。
怎麼說呢,民國雖然到現在已經成立了七年,但實際上,民國現在已經沒有了國歌,至少沒有一個統一概念上的國歌。
民國初立的時候,採用的是沈恩孕作詞,沈彭年作曲的《民國國歌》,但在袁項城執政時期,國歌換成了《中華雄踞天地間》,然後當袁項城的“洪憲王朝”覆滅之後,民國就再也沒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國歌,以至於現在只能又奏響第一個版本的《民國國歌》,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這原本可以當成是一則笑談來一笑了之。
但在這個莊嚴肅穆的場合,出現這樣滑稽的一幕,卻讓人從心底感覺到那種痛徹心扉的疼!
真疼!
就像是心臟被人狠狠揪了一把的那種疼……
伴隨著《蘭芳》沿舷梯踏上天津碼頭的,是首任蘭芳駐民國大使唐新志。
唐新志,男,24歲,1910年從民國前往法國留學,一戰期間加入外籍軍團擔任翻譯,後加入蘭芳國籍,成為首任蘭芳駐華大使。
蘭芳派出一個毛頭小子擔任駐華大使,並不是蘭芳不重視對華關係,相反卻已經是非常重視。
目前的蘭芳,一共和五個國家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分別是法國、英國、德國、美國、以及民國。
因為蘭芳沒有足夠的外交人員,甚至蘭芳的外交部長陸徵祥還要兼任駐法大使以及駐英大使,所以能有一個人專門負責協調對華關係,已經是蘭芳非常重視民國的表現了。
早在法國的時候,胡惟德和唐新志就是認識的。
甚至唐新志前往外籍軍團擔任翻譯,就是胡惟德一手安排的,因此見到唐新志,胡惟德並不陌生。
“華潤賢弟,很久不見了。今日一見,神色更勝以往……”胡惟德和唐新志握手,想要保持微笑以傳達善意,但是也不知道怎麼的,卻是無論如何都笑不出來。
華潤是唐新志的字,按照華人的傳統,胡惟德還是稱呼唐新志的表字。
“馨吾兄,很久不見……”唐新志也想笑一下傳遞友善,但話剛出口,嗓子眼裡就感覺哽了一下,馬上就紅了眼圈。
真的很難描述雙方的這種感情,他們曾經是兄弟,但現在卻陰差陽錯成了友邦。
他們本應水乳交融,但現在卻形同陌路。
他們曾經有機會並肩作戰,為了一個目標而奮鬥,但現在卻要被迫為了各自的利益奔波。
如果在三個月前外籍軍團返回天津時,當時能有這般的歡迎場景;如果在三個月前,民眾都能理智對待那支滿身征塵的疲憊之軍;如果在三個月前,各方都能多一份警惕,少一份剋制……
可惜沒有那麼多如果。
“民國和蘭芳締結為兄弟之邦,華潤賢弟不遠萬里而來,這一路辛苦了。”胡惟德還在客套,但聲音裡已經多了幾分顫抖。
身為外交官,胡惟德明白一支強大武力的價值,更明白外籍軍團對於民國的作用。
越是明白,心裡就感覺越是不甘,就越是心痛。
眼睜睜看著這麼一支武裝力量成為他國的基石,胡惟德恨不得擂胸頓足來表達自己悲憤的心情。
“馨吾兄,如果可能,咱們還是儘快完成儀式前往京城吧……”唐新志心裡也不好受。
碼頭上雖然裝點得花團錦簇,但人們的眼神卻是陌生而又空洞的。
前來迎接唐新志他們的確實有女青年和鮮花,但那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