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慧笑了笑:“你年紀也不小了,你外祖家的事情也得知道一點兒了,我今兒就好好的給你們說一下。中淮也十二歲了,明年開了恩科就要下場了,到時候必定得上你外祖家拜訪才是。”
“娘請說,兒子認真聽著。”李中淮笑著說道,他不僅是知道出嫁的女子要靠孃家的道理,他更明白,女人這一輩子,除了丈夫就只能依靠兒子,爹爹雖然對孃親很好,但架不住祖母對孃親不滿,若是自己將來有個好前程,祖母就算是礙於自己的面子,也不會為難孃親。
張家
和李家在明末的時候就是交好的世家,張英的的父親在崇禎末年剛考上進士,然後就發生了滿人入關的事情,這官自然是做不成了。
李家本來是唐國公後裔,對明朝也就沒有太大的衷心,比張家早一步投向滿清。張家輪到張英做主的時候,順治都已經將江山給鞏固下來了,張英這人聰明,自然也不會去做那撞石頭的雞蛋。於是在李家的引薦下,也投靠了滿清。
這先投靠的,自然沒有後投靠的能讓上面信任。所以,為了站穩腳跟,張英就和李家就聯了姻,張家的嫡長女定給了李家的嫡次子。
李家的先人倒是很給力的,投靠滿清的時候還有著功勞,所以只是歸入了漢軍旗,而並非是那種被滿人抓走的奴隸日後只能成為包衣。只是這功勞有並非大到能讓上面的皇上知道,所以抬旗什麼的,那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李家也只是在漢軍旗,而並非是永遠屬於漢軍旗。
但是李家的後人不給力,到了李文燁這一輩子,最高的官職也就是李文燁和李文奎的知府了,這倆要是再不爭氣點兒,沒有一個官職在身,那說不定李家就真成了普普通通的漢人了。
只是這官場上的事情,一般上只要出來一個,不是抄家滅族的大罪,也就不會徹底淪落為平民。
還是那句話,張英聰明。在康熙還沒坐穩皇位的時候,就考上了庶吉士,然後認準了康熙這個主子,一步步往上爬。等康熙滅了鰲拜,除了三藩,這張英也就在康熙面前露頭了,前幾年,剛剛進了南書房。
這南書房可是康熙為了和翰林研討學問,在乾清宮特意闢出來的。而作為侍講學士的張英,和內閣學士高士奇,是頭一批進入南書房的,被稱為南書房行走,日日面對康熙,對康熙的決策是很有影響力的,可見張英榮寵之盛。
只南書房那位置特殊,名額十分有限,張英也拼搏的十分辛苦。一直到現在,才總算是站穩了腳跟。前段時間,才給李張氏寫信,表示要提攜一下大女婿。
所以李張氏才肯定,過不了多長時間,李文燁大約就要回京城了。
“娘,那外祖父一定是很厲害的了?”李巧慧對滿清入關之後很多漢人官員都投降的事情還是知道一點兒的,看來這張家和李家,都是同一批的官員了。
她是該慶幸她的先祖有足夠的功勞保住漢人的身份,而不是讓她也淪落為包衣,等年歲夠了就進宮伺候人,還是該鬱悶自己的先祖沒有一點兒骨氣?
想想又釋然,先祖本來就不是多大的官員,也不是一呼百應的英雄,自然不會考慮什麼國家大義英雄大義,當時李家的族長更應該考慮的是怎麼保全李家的族人,當雞蛋肯定是最愚蠢的。
儲存了實力,說不定日後才有翻盤的機會。更何況,誰當皇帝不是治理天下?明朝本就腐朽到了要滅亡的時候了,他李家一個小小的世家,還能和歷史的車輪較勁不成?
別說她一個佔了人家後輩身子的穿越者沒立場去指責李家的先祖,就是聖人來了,也不能說李家先祖做的就全部是錯的。
殉國固然很光榮,但若是獨身一人,那投降必定是十分可恥的。若是有一個大家族在後面等著你操心,那做決定的時候,就一點兒英雄情緒都不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