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一個非常熱鬧的晚上,當地的少數民族載歌載舞慶祝某個節日,聶楨突然問他:「回去打算找什麼工作?」
張妄說沒想好。
「迷茫嗎?」
「嗯。」
「需要就業指導嗎?我可以免費給你做。」
「你會就業指導?」
「我學過心理諮詢。各種指導都能做。」
「真的假的?」
「當然是真的,你小屁孩,見識太少。」聶楨笑著說,「我先問你,你今年是二十二歲對吧?」
「嗯。」
「二十二年裡,你有沒有什麼印象深刻的,為其他人做過的,讓你很有成就感的事?不要往遠了想,下意識地想。」
張妄按她說的,下意識地想,頭一個浮現到眼前的場景,是小時候給母親做的煨棗。他和聶楨說得簡單,只一句話,可大腦不懂點到即止,很快牽扯出來別的痛覺記憶。
他從李奶奶院子裡偷來足夠的棗,學著母親兒時煮給他吃的方式,將棗洗淨,加入冰糖,寸步不離地盯著鍋,直到棗皮變色,張妄嘗了一顆,味道竟然不差。
張妄沒告訴父親棗是他偷的,說是用自己存的零花錢買的。父親難得開心,嘆著氣說兒子終於懂事了。
父親用保溫桶裝著棗,帶張妄去醫院看母親,母親躺在病床上很虛弱,一直對張妄笑著,樣子溫暖極了。母親那天也很開心,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在病房裡吃棗,母親問張妄學習如何,在家有沒有闖禍,連父親都配合那氛圍,謊稱張妄很聽話。
那是張妄有記憶以來,頭一次知道幸福是什麼。
「所以,你喜歡做菜?」
「我喜歡做菜?」
「至少聽你描述是,很少有你這個年紀的男孩子,把給媽媽做吃的當成就感。」
彼時張妄正處在深度迷惘中,對自己、對曾經親密的朋友、對未來、對人生……聶楨看上去像個成熟可靠的人,她那麼說了,張妄也就那麼想了。
聶楨在山上少數民族群居地問張妄想不想做她的徒弟。她說:「很多人以為法餐的精神是精緻,還有日式料理,動不動就說還原食物本來味道,那都是給食客的說法。對廚師來說,高階料理的精神是專注,是禪意。」
張妄大學專業是數學,當時是先選了學校,再選的專業。本來他沒想選數學,是母親偶爾提過一嘴想看張妄當老師,他就填了數學。他不是一個喜歡給人生做長遠規劃的人,填數學也並不是真打算大學畢業當老師,只是不知道母親的身體能堅持多久、好多久,他想要成全她的願望,反正他也沒有其他感興趣的專業。
聶楨丟擲的橄欖枝不止跨專業,還生跨了兩個行業,張妄沒有立刻做決定,聶楨也說:「你可以考慮考慮,這些天可以跟我一起跑幾個地方,先試試。」
張妄答應了這個邀請。
隨後幾天,張妄隨聶楨團隊一起連續走了幾次山區,就為一道做燻肉的秘方。
「我覺得人在年輕時候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輕易放棄。」聶楨說。「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人都想抓住點什麼,總想在最短的時間裡得到一個結果,沒有耐心去等待,所以提前放棄了。」
張妄知道聶楨指的是食物,他想到卻是別的。
「川貴地區的燻肉、臘腸,做法大同小異,但真正經得住時間考驗的味道一定是秘方,要花時間去找、去等的。」
「既然是秘方,會傳給外人嗎?」
「山區人大都淳樸厚道,你誠心去問,想學,他們不會藏私。」聶楨笑著說。「張妄,你是新近失戀了,對吧?」
張妄大驚,絲毫沒意料到話題會突轉到這。
聶楨一下識破他神情裡的破綻,笑意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