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淵雖然不喜歡聽諫,但他並不糊塗,這個趙黎明為人剛正不阿,口碑極好,雖然得罪了很多人,但說他有私心,這就有點不靠譜。
“封愛卿,這個趙黎明不懂人情世故,不過還不錯,不至於有私心。”
“陛下,知人知面就怕不知心,臣就不相信,難道大唐上下都是奸臣,都不來勸陛下,惟獨他趙黎明一個人是忠臣,只有他一個人清醒嗎?陛下,他口口聲聲說天策府是萬惡之源,說什麼兵權在秦王之手,簡直就是混淆是非,一派胡言,天下之兵都在陛下手中,秦王之兵不過是替陛下代管,若陛下不給秦王領兵,秦王還敢抗旨不遵?其實滿朝文武人人皆知,都不認為秦王掌兵和天策府有什麼問題,惟獨他趙黎明拿來說事,還說危及社稷,陛下,此人居心叵測啊!”
李淵心裡也明白,趙黎明所言其實也並不差,秦王權力確實過大,但秦王是他用來平衡太子的手段,和危及社稷沒有關係。
更重要是,這次中原之敗,是戰略決策失誤,並非秦王權力過大,恰恰相反,就是因為秦王沒有戰略決策權,才導致最後失敗,所以趙黎明的勸諫確實有點危言聳聽。
李淵已隱隱猜到趙黎明此人是受太子的指派,是太子在幕後暗中操縱,所有的勸諫都是為了太子的利益。
李淵著實有些不滿,雖然不至於殺他,但他也不能容忍趙黎明這樣無休無止地鬧下去。
李淵隨即令道:“把趙黎明趕出宮去,不准他再進宮胡鬧!”
侍衛們領令衝出武德殿,他們個個身材魁梧,膀大腰圓,將瘦小的趙黎明像拎小雞一般架出了武德殿。
趙黎明被拖走,回頭嘶聲大喊:“陛下,臣一片忠心,天地可鑑,陛下不聽臣諫,大唐危矣!”
趙黎明一直被拖出皇城朱雀門,扔了出去,這時,早有人奔去秦王府報告。
趙黎明跪了一個上午,李世民在府中也提心吊膽了一個上午,他就害怕父皇聽從勸諫,削減自己兵權。
從潼關回來,李世民的心情一直不好,中原戰役的失敗,沉重打擊了他的威望,儘管父皇並沒有削減他的權力,但父皇卻削減了李孝恭的權力,將巴蜀兵權奪走,交給了四弟元吉。
如果說他得到關東的兵權是一種勝利,但大哥建成也並沒有因此利益受損,他得到了漢中之權,羅藝被封為漢中總管。
加上齊王元吉得到了巴蜀之權,實際上建成一系成為了這場中原之戰的大贏家,而他李世民卻成了最大的輸家。
心中雖然不滿,但他也無話可說,畢竟在自己在中原之戰中大敗,引來滿朝文武的抨擊。
李世民現在在考慮,怎樣才能挽回他的聲譽,他現在急需一場勝利,而在楊元慶身上撈不到什麼便宜,只能打蕭銑這個軟柿子的主意,只要徹底剿滅蕭銑,在南方開疆闢土,便可以挽回他的聲望。
這時,李世民的幕僚張公謹匆匆走進房間,躬身道:“殿下,朱雀門那邊傳來訊息,趙黎明已被聖上趕出皇城。”
張公謹原是王世充手下大將,文武雙全,年初時逃到長安,投奔好友尉遲恭,被尉遲恭推薦給李世民,深得李世民的信賴,為天策府帳下幕僚。
這個訊息令李世民大喜過望,父皇沒有接受趙黎明勸諫,讓他一顆心略略放下,但同時他眼中閃過一道殺機,他不會再容趙黎明於世。
“安排幾個弟兄,把趙黎明處理了。”
張公謹沉思一下道:“趙黎明此時心情低落,不如等半夜翻進他府去,讓他自縊而亡。”
李世民臉上沒有半點表情,冷冷道:“可以,但要做得乾淨利落一點。”
。。。。。。。。
次日一早,李世民接到宮中緊急宣詔,宣他進宮面聖,李世民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