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吧 > 武俠修真 > 諸天:開局越女阿青 > 第二百一十章 空不著相,半枯半榮(4k)

第二百一十章 空不著相,半枯半榮(4k) (第1/2頁)

推薦閱讀: 天誅諦滅

只見鳩摩智合什躬身,拜謝道:“‘無性無相不著空,即是如來真實性。’小僧生性痴頑,殊乏慧根,直至今日,方有所明悟。” 在瀕臨死亡的剎那間,他全然忘記了自身的外在,身體、生死這些都是蕩蕩虛空,唯有自己的“心”是真實的,從而領悟到了“空性”“無住無著”的真諦。 言語剛畢,鳩摩智忽然間向著身前劈出了一記“火焰刀”,掌力渺如煙塵,柔若輕紗。 但在趙青的感知中,威力卻絲毫沒有半分減弱,反而由於變化莫測的效果,令人更加難以揣測來路,幾乎無可抵擋。 “趙居士,若非你的指點,小僧也無法領悟到火焰刀在‘空勁’上的這一重變化,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道路,融入到武學之中。” 趙青點了點頭,還好,如她預料之中的一樣,在被她引導點出了意氣合一的道理之後,鳩摩智悟出的確實是武學,而不是悟了要放棄武功的那種佛法。 而且,鳩摩智的悟性的確驚人,依靠著大量佛家理念的薰陶,厚積薄發,在這方面一點就通。 佛家武功以“空”為極旨,道家內功則自“無滯、無礙”而趨“無分別境界”,兩者殊途同歸,練到極高點時甚為相似,頗有觸類旁通之效。 對“空”在武學中的理解,也影響到了習武者在佛家武功的進境與造詣。 在天龍時代,外用的內勁分為實勁、虛勁、空勁三種。 武術中所謂“隔山打牛”,就是形容高手的劈空掌、無形神拳,能以“虛勁”傷人;“火焰刀”與“六脈神劍”之類能使出無形刀劍的武學,則是更加高明的神功,被稱為“空勁”。 佛家的“空”,或者說萬物的“空性”,這個空性不是不存在,不是假的,而是沒有“實體實相”的空。相對於‘有’,而具否定存在實體之意,但並非‘無’或‘虛無’。 “空勁”,正是因為綜合了“實勁”與“虛勁”的優點,所以才更加高明。 “無所住而生其心”,意即不論處於何境,此心皆能無所執著,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執著,猶如生根不動,則無法有效掌握一切。 故不論於何處,心都不可存有絲毫執著,才能隨時任運自在。此為“不著相”,正是佛家武功的真諦所在。 鳩摩智在趙青高屋建瓴的點撥之下,悟出了這兩者在武學之中的奧妙,在火焰刀的運用上有了質的提升。 由於心念“無住無著”,在發出的掌力空勁中自在流轉,使得他火焰刀的招數變化,一舉臻至“無招”的深層次境界。 縱然是當年創出這門“火焰刀”的密教武學宗師,也至多在功力上勝過鳩摩智半籌,而無法在招式上佔據半分優勢。 在對點拔自己的趙青生出感激與敬畏的同時,有如打破了桎梏一般,鳩摩智不斷思考著“火焰刀”更深層次的義理,口中喃喃自語: “‘火焰刀’有質無形、千變萬化,正如真正的‘火焰’一般,這是否意味著,武學之道,應當合乎於天地自然……” 聽著鳩摩智新的領悟,趙青心裡頗為滿意,並從中體會到了火焰刀的全部奧秘,明白這門武功的潛力所在。 同時也不禁有所思考,反省自己是否在武功提升之後,對其他武學生出了輕視之意,而忽略了其中蘊藏的有價值武學理念。 鳩摩智又沉浸地思考了一段時間,瞥見旁邊的趙青,心中不禁一凜,再次躬身一拜,道:“居士法力高深,神通廣大。如蒙不棄,小僧願意追隨左右。” 趙青隨意為之的數招,每一次都讓他生出了不可匹敵的感受,尤其是最後神妙無比的武學點撥,更是令他有了五體投地、甘願跟隨的感受。 在鳩摩智此時的心中,她縱然不是神佛一級的人物,也差之不遠了。 “你自願追隨於我,也不用一直持續下去,就以三年為期限吧。” 趙青感知到對方的話語中確是真心實意,點了點頭,轉身走在前方,向著天龍寺而去。 之所以定下三年的期限,則是因為她在此方世界能停留的時間,就是三年。 …… 天龍寺在大理城外點蒼山中嶽峰之北,正式寺名叫做崇聖寺,但大理百姓叫慣了,都稱之為天龍寺

最新小說: 生活的橄欖枝 追風樓 綜武:大離逍遙王,群魔震驚 退休魔藥教授轉職養花 江湖有酒名為愁 盜中盜,計中計 綜影視:一線生機 無名之劍客 驟變風雲情 超級醫武系統 廢材修仙 十年風雨刃含霜 守襄樊 吳長彥:武學海洋中的孤舟 蓮花樓之我有房車系統 我在武俠諸天有旁白 鄉村女武尊 逆麟行 驚城劍雪 玄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