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部分 (第2/5頁)

先生認為《明史》關於沈萬三的內容是胡亂編造的,朱元璋根本沒有流放過沈萬三。”

自晚清以來,《明史》屬於中國史學界的重點研究物件,而且往往還跟革命聯絡到一起。既然要推翻滿清暴政,那麼就必須證明滿清的非正義性,從而就要為朱家皇室正名。

一直到抗戰期間,《明史》依舊是熱門學問。

國統區的史學家研究《明史》,是總結明亡的教訓。中華民國就如大明王朝,而日本侵略則如滿清入關,以史為鑑,告誡國民政府如何修政愛民、如何抵禦外寇。比如抗戰之初,史學家們就以南明內訌為例子,呼籲應該同仇敵愾、一致抗日才能保衛國家。

而淪陷區的史學家,則各種謳歌明末的民族英雄,靠打擦邊球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

當然,由於常凱申屬於王陽明的信徒,此時也有一大堆專門研究弘治、正德兩朝的明史學家。

整個民國年間,明史研究著作浩如煙海。後世網友痛批東林黨、質疑袁崇煥的論調,早在那個時候就有了,只不過袁崇煥依舊被認為是民族英雄,而東林黨則變得臭名昭著。

常凱申也是喜歡讀史書的,特別是《明史》,畢竟他崇拜王陽明嘛。

怒氣消散之後,常凱申立即翻閱周赫煊的論文,居然越看越覺得有意思。

據《明史后妃傳》記載:“吳興富民沈秀者,助築都城三之一,又請犒軍。帝怒曰:‘匹夫犒天子軍,亂民也,宜誅。’後諫曰:‘妾聞法者,誅不法也,非以誅不祥……不詳之民,天將災之,陛下何誅焉!’乃釋秀,戍雲南。”

這就是關於沈萬三那個流傳已久的故事來源,因為沈萬三出錢修建了三分之一的城牆,還想要出錢犒勞軍隊,立即引起了朱元璋的忌憚。朱元璋本來想殺沈萬三,遭馬皇后一通勸諫,終於改為把沈萬三流放雲南。

民間還附會出各種野史,比如什麼聚寶盆啊,又比如沈萬三在雲南得道成仙啊,甚至在康熙年間還有人自稱見到了沈萬三。

然而,周赫煊在文章裡說,他收藏了一本乾隆年刻的《吳江縣誌》。據這本縣誌記載,沈萬三在張士誠治下就已經死了,根本就不挨朱元璋的邊兒,更不可能出錢幫朱元璋修城牆。

《吳江縣誌》的史料來源是《吳江志》,而《吳江志》的編撰者又是沈萬三的兒女親家,幾乎沒有說謊的可能性。

也即是說,沈萬三是元朝人,生於元朝,死於元朝,跟大明朝沒關係。他活著的時候,朱元璋也還沒佔領吳江。他所生活的地方由張士誠佔據,而張士誠又跟朱元璋是死對頭。若沈萬三出錢幫朱元璋修城牆,那都不用朱元璋把他流放雲南,他全家早就被張士誠給砍了。

《吳江縣誌》在引用《吳江志》史料的時候,清朝的《明史》已經編完了。縣誌編撰者不敢推翻《明史》,更怕擔麻煩,特地在後面註明詳細情況,並說史料有誤差,我也搞不清誰對誰錯,只是引用前人資料而已。

由此,周赫煊對《明史》的可信度提出質疑。《明史》的“馬皇后傳”都弄虛作假,誰知其他地方沒假呢?接著周赫煊又引用《明實錄》的資料,和《明史》進行前後對比,找出了多處惡意醜化明朝皇帝的內容。

最扯淡的是關於朱厚照的記載,在《明實錄》中,朱厚照英明神武、能征善戰,對真正能幹實事的大臣敬重有加,對大部分屍位素餐的官僚不屑一顧。而到了清朝編撰的《明史》中,朱厚照寵信奸宦,荒誕不羈,簡直就是一等一的昏君。

周赫煊交給常凱申的論文是特別加料版,他把老蔣比作明朝皇帝,雖然勵精圖治,卻被一群貪官汙吏所矇蔽。還引用晚明賑災的例子,來對比今日河南賑災之貪汙,希望老蔣能夠嚴懲犯事官員。

當然,對外刊載的論文沒有這一

最新小說: 傳說之下救贖傳說 超高校學府 破碎時空之瑪法大陸 全民求生:從系統下線開始 無限白帝 三世沉淪之傾世半妖 終極一家之柔情似宇 主文野:失憶後我繫結了樂子系統 【王俊凱】盛夏的黃桷樹 成神從地縛靈開始 網遊之共生 巡遊之影 柯南!快看,你爸爸過來了! 從搭上NBA末班車開始 神印王座無冕之王 崩壞之下,我想成為一盞明星 柯南:不平行戀愛日記 崩鐵:出雲往事 做個任務,漂亮寶貝把自己搭上了 世紀豪門從港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