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葉銘對完成系統任務都沒有什麼興趣,都是有條件後順路完成一下,不會說變成那種“系統的打工仔”。
但對系統給出的任務本身,他卻很感興趣。
因為任務本身,非但代表著系統的態度,其中還隱藏著另外一層意義——就是系統是如何判斷任務完成階段,甚至還可以給出任務進度的?
當然,至於後者,這牽扯到系統本體的所在,以及資訊是如何傳遞的。這麼玄妙的東西,現在葉銘能想到的就只有系統處於更高的位面,可以無死角地“觀察”和“擷取”現實世界的資訊。
更重要的,還是系統給出任務背後的目的和邏輯。
捕捉小行星的任務完成後,按照以往的規律,接下來應該是建立太空工廠才對——這才符合技術推進的邏輯。
但系統直接便跳過了這一階段,安排到了對宇宙尺度下的文明探測上,而且還準確地給出了“遺蹟”這個定義……
很顯然,系統的新任務,明顯是評估了地球的科技水準,才給他安排的。
而就任務本身……
“文明”、“遺蹟”,“利用”。
這表示,系統明確無誤地通知葉銘,別想了,人類並不是宇宙唯一的文明。其他地兒非但還有,而且還已經成了“遺蹟”。
……
當章局長走進辦公室的時候,葉銘的腦海中剛好浮現出那個十分著名的悖論。
——上世紀,物理學家費米在與一群朋友們聊到外星人的時候,問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
“他們在哪呢?”
如果有外星人,他們在哪呢?
人類科技日新月異,但除了由科幻作品的風靡而颳起的外星人熱之外,人類並沒有在科學領域上真正地確認外星人的存在。
而為了回答這個至今都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科學界,科幻界,愛好者們……給出了大量的想象。
譬如大過濾器法則,認為文明要發展到一定的程度,需要透過層層篩選,有些文明只是還沒有進化到現在的程度——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真正發射第一份人造無線電波卻不到兩百年,這個時間,別說放在宇宙尺度,就算是放在人類歷史上,都只是滄海一粟。
又譬如隨著計算機興起而很火的模擬宇宙假說,認為人類世界都是程式“模擬”出來的——人並不是虛擬的,但宇宙只是一個既定的程式,被設定出來的。因此,人類就是宇宙的唯一。
還譬如黑暗森林法則,認為宇宙充滿敵意,文明類似黑暗森林中的獵人,是最無情的弱肉強食。
葉銘自然也與同事好友們聊過不止一次費米悖論。
大家比較傾向於認為,費米悖論的立足點是簡單的按照機率來猜測有多少個類似太陽系-地球的系統能夠誕生生命和文明——這樣是不行的,最好是把這個機率放大到整個宇宙,上萬,上億光年之外。
那麼就可以解釋了。
因為資訊的速度上限,人類目前沒有接收到其他文明的資訊,歸根到底還是相隔太遠了。
人類目前接受到的,僅僅只是其他星球在其文明尚未誕生,或者演化到一定程度時的資訊。
換言之就是,那些文明,處於人類的時間光錐之外。
而眾所周知,時間光錐之外的資訊,是沒有意義的。
但現在……
系統的新任務告訴葉銘,意義來了。
“葉總,不去看看開盲盒?”章局長出現在葉銘辦公室。
葉銘收拾心情,大笑起身:“要看,馬上看。哈哈!走!”
……
月球。
戰神號已經做好了最後的返航準備。
他們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