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一紙詔書就解決問題已經不可能了。
事到如今,唯戰而已,誰手裡的力量多,誰就是這一仗的勝利者。
“殺!!”
“殺!!”
崇禎已經是費勁了心思,但最終他也不過湊出來了兩千多人,這已經是宮中守衛還願意幫他的全部人馬了,紫禁城中絕大多數的力量都是兩不相幫的態度,反正我就是個站崗的,不管你們誰贏誰輸都跟我沒關係,這恐怕是絕大多數護衛心中的想法,國家大事他們不懂,皇帝當然是不能反對的了,不過滿朝的大臣匯聚到一起,他們也不敢對抗。
這邊是戰場,軍營裡又何嘗不是。
盧象升橫刀立馬,死死地盯著眼前這個死太監,如果眼神能殺人的話這死太監恐怕早就千瘡百孔了吧。
“高公公,請讓我調兵進城護駕。”
“盧江軍,恐怕你不是要護駕,而是要謀反吧。”
“誰謀反,誰自己心裡清楚。高起潛,你身為太監卻背叛陛下,你特孃的算個什麼東西!”
多說無益,今天兩個裡註定是隻能活一個了。
兩個人異口同聲:“來人!給我將高起潛(盧象升)這個反賊拿下!”
一時間,三大營亂作一團,幫盧象升的和幫高起潛的兩撥人馬狠狠地撞在一起,更多的人面面相覷,主將和監軍火併,這奇景,一輩子還是頭一回,他們沒經驗啊,大哥們,你們誰能告訴告訴我們,現在應該幹啥?
而不管這兩撥拼殺多麼的激烈,卻似乎又跟秦浩和李扶搖沒什麼關係一樣。
兩個人已經是第三次見面了,卻是想不到,明明是死敵的兩個人,居然要到第三次見面的時候才出手。
“李前輩,底牌帶來了沒有?”
“呵呵呵,小兄弟,你這口氣倒是越來越大了,一上來就像讓我亮底牌,卻不知你有沒有這個本事了。”
第一百八十五章 明末之變(下)
即使是最苛刻的史學家也不得不承認,大明的制度總的來說還算是不錯的,雖然因為朱元璋的出身問題眼界有些低,以至於很多制度簡直坑爹的令人髮指,比如公務員的工資,但不管怎麼說,這制度讓這個王朝一口氣活了兩百七十多年,而這兩百七十多年中這政權內部幾乎沒有過什麼大規模的亂子,政權一直都穩如泰山,起碼在表面上穩如泰山,而且邊軍還不像宋朝那樣完全失去戰鬥力,即使到了崇禎時期軍隊也很是打了好幾次漂亮仗。
這制度保證了大明王朝兩百七時多年的太平安定,同時也保證了再怎麼嚴重的政治鬥爭終會保持在一個合適的烈度之下,比如現在。
兩千京軍精銳對抗三千亡命之徒,一時間戰場上血肉翻飛,荀親自指揮,與朱大典戰成一團,一時間難分勝負。
“朱大人,你們準備了這麼久,若只有這麼點本事,倒是讓本首輔小瞧你們。”
“荀大人倒是出乎本官的意料之外啊,兩千多人的調動,本官這個兵部侍郎居然毫不知情,好算計,你們這是挖個坑給我跳啊,就是不知這坑挖好了,掉下去的會是誰?”
“以臣弒君,朱大人卻說是我們給你們挖坑,厚顏無恥至此,本首輔佩服。”
“哼!獨夫民賊爾,這天下並不是他朱由檢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今天就是要讓這民賊看看,天下人誰不反他!”
荀聞言大變,這朱大典。。。好有底氣啊!
果然,沒多大一會,北門那邊也響起了喊殺聲,北門那場火,從頭到尾都在荀他們的掌控之內,這喊殺聲是從哪來的?莫非是。。。三大營?
荀幾乎是一口老血噴了出來,這次政變他們自以為一切都在掌控之內,因此合謀時並沒有算上盧象升的三大營,畢竟兵者不詳,動用護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