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製作或者特效大片。
《東成西就》的發行交給了聯和院線,這是一個集發行和放映於一體的超級巨頭,然後就發行到了這樣一個垃圾地步,最後統計一下,排片量居然只有可憐的5%,安排的場次也就1600多場,這實在是欺人太甚!
菜鳥的條件再差,趙星馳好歹在進場前也是電視劇領域的高手,冷遇也不能冷遇成這樣不是?
這個情況,不光趙星馳不滿意,詹先軍也不滿意,韓敏中同樣不滿意,這聯和院線也太欺負了人。
派人去問一下,聯和院線的回答是文藝片《白火》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大獎。都市劇《我的愛情》是目前電影市場的主流,所以排片量大。
這個時候。趙星馳總算明白了為什麼高階大氣上檔次的電影節那麼受追捧,也明白了電影人對各大電影節、電影獎的趨之若鶩,這是既賺了名氣又賺了利益啊!
只是可惜《東成西就》是一部屎尿屁的喜劇電影,得獎是不可能的,去了也只有丟臉的份。
3月11號,白天,趙星馳得到了《東成西就》的首日票房資料:105萬!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撲街可以撲死的成績。
再看總的上座率。平均居然只有兩成!
3月10號是星期二,工作日,並不是電影上映的好日子,這一天的電影票房普遍不高。但是,105萬的票房這也太少了吧?按照這個成績計算的話,《東成西就》的總票房不會超過2000萬,除非後面發生奇蹟。
如果以總票房2000萬來計算的話。趙星馳不算,紅星傳媒這一次可謂撲到姥姥家了。
一部電影的總票房,很多人分。
在華夏內地,先要繳納5%的電影專項基金以及3。3%的稅費(實際上要高一點),然後剩下91。7%的票房供電影公司、發行公司、院線分配。其中,發行公司和電影公司合起來與院線的分賬比例是45、55。也即電影公司和發行公司合起來拿91。7%總票房中的45%,院線拿91。7%總票房的55%。
發行公司可以是電影公司的,也可以是院線公司的。
一般講,發行公司要收91。7%總票房的1%到5%充當代理費。當然有的發行公司比較狠,收的的代理費就會超出底線。
紅星傳媒現階段還沒有發行公司。所以發行的工作就交給了聯和院線,聯和院線的向紅星傳媒收取的代理費定的是5%。圈內很少有發行公司的代理費超過了這個數字。這樣一來,聯和院線就從91。7%總票房裡面分走了60%。
趙星馳和紅星傳媒最後能夠得到的票房收入,也就只有91。7%總票房的40%而已。
對於這種情況,趙星馳能說什麼?他只能夠是啞口無言。
而按照詹先軍和韓敏中的說法,聯和院線和紅星傳媒的票房分賬比例做得還算公道,甚至可以算大方。因為45…55的分賬比例只是紙面上的規定而已,真實的情況,40…60的分賬比例才是常態。
《東成西就》總票房達到2000萬,紅星傳媒最後分到的票房分成是40%乘以91。7%,合計733萬!
乍看上去,733萬的票房收入應該算賺到了,因為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並不高,劇組都是《華山論劍》的原班人馬。但是,這裡的製作成本只是拍攝期間的花費不高,並不是演員的片酬就低了,《東成西就》畢竟和《華山論劍》是兩部電影,兩部電影就得算兩部電影的片酬。
除掉龍套角色,主角加配角總共十來個演員,雖然有點友情客串的,但多多少少也要意思一下,少說每個人十來二十萬,總得算下來,光是整個劇組的人工費就花了兩百多萬。
再加上《射鵰英雄傳》的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