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3/4頁)

時就拜在一位高人門下,習得一身非凡的武藝,藝成出山之後,便四處遊歷,廣交豪傑,切磋武藝,縱談天下之事。就在李將軍二十三歲那年,在長安道上,無意中竟遇到了一位大德高僧。”

“這位高僧便是少林方丈慧可大師。其時,因達摩老祖之故,少林武功早已名震天下,先祖見大德當前,又豈願平白失卻討教之機,當即上前請教,談論武學之道。二人少長懸殊,不想先祖一番言語,竟教慧可大師頓生知已之感,非但將諸般武學見解要領盡數傳教,就連達摩老祖面壁九年所遺的武學寶典《易筋經》也拿了出來,與先祖一起參詳。這《易筋經》中的武學博大精深,以慧可大師這般承繼老祖衣缽的大德高僧,也只領略十之二三而已,真經武學之深奧,可見一斑。但有道是:無智痴長百歲,有智不在年高,一個人的見解和悟性與年紀並無多大幹系,經先祖一番啟發印證,竟教慧可大師心中的諸般疑慮一一消解。二人談論三日三夜,終於將《易筋經》中的武學奧秘盡數領悟。”

“先祖經過這番教益,武功大進,後來輔佑高祖平定天下,建立殊勳,被封為衛國公。先祖的一身武功,大半都傳給了子孫,只有這《易筋經》中的相關武學,先祖秘而不傳,想來是先祖感念這《易筋經》武學得之於少林,未蒙少林許可,不敢擅傳後世。聽說現今少林一派對《易筋經》中的武學所視極重,非但寺中俗家弟子不得研習,就連人品、才智、悟性未臻一流的僧眾,也未蒙上輩師長傳授,可見當年先祖的顧慮倒也是頗有一番道理的。”

“先祖晚年,傾胸中武學,寫下一卷經文,便是這部《易經雜錄》了。先祖以‘易經雜錄’為名,一來是向後人說明,這經書中的武功,大半得之於少林,自己萬不敢擅奪達摩老祖之功;二來呢,是想教後人知道,這經書中的武學一半是自創,一半也是機緣巧合之下所得,雖然秉承《易筋經》武學要旨,但未蒙慧可大師傳授,所知不全,比之少林派真正的《易筋經》自是大大的不如;三來也是怕‘易筋經’三字名頭太響,難保旁人不生覬覦之心,以此為名也是韜光養晦,遠離懷璧之罪的深意。”

趙仲謀道:“原來兄長這部《易經雜錄》竟有如此不凡的淵源,這般寶物,又叫小弟如何再敢收授?”

李楓道:“賢弟先莫推辭,且聽愚兄把話說完。”

李楓繼續說道:“先祖臨終時,將這部《易經雜錄》傳給了長子李明公,並將其中的淵源細細講述了一番,叮囑道:這《易經雜錄》中的武功,雖不敢說是驚世駭俗,但也足以揚名天下,若是正直之士得之,固然可以匡扶社稷,成就一番大業;但若是落入了心術不正的奸邪之輩手中,未免會為禍天下。因而,先祖要李明公善加保管,不得將經中秘義輕易傳授他人。”

“先祖過世之後,大唐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國家安定,百姓樂業,經中武學沒了用武之地,李明公也就沒再用心修習,直到李明公晚年,才將這部經書和它的淵源以及先祖的遺訓傳給了後人。當時與先祖齊名的英國公李績,因其後人李敬業討武一事,被開棺戮屍,英公李績一門,從此滅絕,因此,李明公再三叮囑後人切不可參與宮廷權利之爭,以免前車之覆。說到李明公這番叮囑,與先祖一慣的處世方略頗有相通之處,據說,玄武門事變之前,秦王李世民以先祖功勳卓著,又手握重兵,曾極力攏賂,盼能為其所用,與太子一黨抗衡;而太子一黨也意圖攏賂先祖,與秦王抗衡,但先祖不為所動,以為將帥當以平定天下為任,不宜參與宮廷之爭,既不偏幫秦王,也不偏向太子,雖然對兩邊都略有得罪,卻也避免了宮廷內亂的擴大,保全了自己。”

“李明公死後,後人謹記先人遺訓,索性棄武從文,既不願參與宮廷之事,也不去費心修習《易經雜錄》中武學,韜光養晦,明哲保身,安享衛國公的福廕

最新小說: 網球傳說之她的天下 當原神照進現實 何雨柱重生變聰明 在平行世界的她們很幸福 穿海:海上建堡壘,戰四海八荒 職業賽場犯病,觀眾大笑對手嚇尿 火影之星落塵世 CS2:變妹後站上世界之巔 邊緣機械師 奧特:命運之子 LOL,開掛的我,針對就有用? NBA:最強3D,神級跑位! 鬼滅:繼國家的極惡之花 波矮子的開掛人生 奶團三歲半玄學小福星火爆全球! 鬥羅:重生人面魔蛛,多子多福 女扮男裝,被高冷千金倒追 寶可夢之命運的邂逅 買下飛科,成為LPL守護神! 寶可夢之暴君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