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幾個弟兄到寺裡來維持秩序。三班都頭心領神會,每天安排兩三個衙役在寺內外巡邏,以整頓社會治安為名,威嚇、驅趕、扣押販賣香火供品的小商小販,沒收他們的貨物,使他們很快銷聲匿跡,寺院便成了獨家生意。此舉也使香客遊人免除了小商小販兜售糾纏之苦,混亂局面大為改觀。對此,各方反應都很滿意,稱讚他出手不凡。
他又別出心裁進一步在香火供品上大做文章,一是按照香客的貧富,身份以質論價,有幾個銅板的線香,有價格適中的錫箔,也有百兩紋銀的巨燭,拉大距離,各取所需;二是接按照施主所許願望的高低分級定價,祈求個人平安和期望闔家幸福的要求自然不同,祈求免病去災和期望升官發財的價格懸殊更大。菩薩也是很實際的,也是很會算計的,施主要求的多理應付出的多,兩者應成正比。花千兩銀子燒個頂級金香,菩薩就會保佑你有求必應,實現宏願;花百兩銀子燒個高等銀香,菩薩也會協助你加官晉爵,一帆風順;花十兩銀子燒箇中級銅香,菩薩頂多庇護你個人順遂,全家安康;花一兩銀子只好燒個低等土香,菩薩能讓你消災免禍,少遇挫折就很不錯了;捨不得花錢的主兒,許多少願都是白搭,菩薩忙得很,懶得理你。
此舉一出,一片譁然,有彈有贊,譭譽參半。新方丈心安理得,不為所動。他認為誰也沒有強迫誰,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就是市場規律,誰也無法逆轉。
這不過是小打小鬧,緊接著他就揮開大手筆:開啟寺門,全面開放,多種經營,綜合利用,集寺院、廟會、市場功能於一身,恢復宋代皇家寺院的輝煌。大相國寺的黃金時代是在北宋,堪稱全國佛寺之冠。最興盛時,中部基址七進,二禪八律,另轄六十四個下院,佔地五百多畝,養僧一千多人,郊縣還有多處莊園。佛殿裡香菸繚繞,燈燭輝煌,善男信女頂禮膜拜;重大慶典,皇帝臨幸,百官行香。院中百戲雜陳,爭奇鬥豔,遊人雲集,摩肩擊踵;兩廡“技巧百工列肆,岡有不集;四方珍異之物,悉萃其間”,萬姓交易,動輒千萬。與開封百姓生活及外地遊人十分密切,是不可缺少的禮佛、交易、娛樂場所。那時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與現在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落花流水春去也,”由於時勢不同,照貓畫虎,只能變味走樣。
儘管相國寺如今已經沒落了,今非昔比,不及宋時的十分之一,但“爛船還有三千釘”,按目前寺產仍是開封的首富。新方丈實行新政後,寺外現有市房三百餘間租賃,為每月收租;寺內藝人、攤販臨時使用地皮,為每日收租;在寺內長期營業、固定用房則另行協商,價格不菲。據傳該寺僅房租一項在清末收入即達銀千兩以上,連省城幾個最大的商號也自愧弗如。
財大氣就粗,錢多好辦事。寺院進行修繕粉刷,面貌煥然一新。就連昔日衣衫爛褸,臉有菜色的僧侶也是衣帽一新,紅光滿面,成為人們羨慕的對像。
過去,老方丈閉門苦修,除佛事外從不和外界打交道,和官府“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因此寺院有求於衙門時,辦事很難。新方丈認為這已經不符合時勢了,必須開門辦寺。他看準自私和貪婪是人類的通病,糖衣炮彈百發百中。於是四面出擊,很快便把有關的要害衙門擺平。他還攏絡了一批致仕的官員和交際廣的人士,利用他們的官場資源和人脈關係,以備不時之需。“眾人拾柴火焰高”,由於關係網的形成,寺院的香火也日益旺盛。世人無不對他刮目相看,攻關高手的桂冠非君莫屬。
新方丈有膽有識進行的一系列變革,取得了顯而易見的成果,得到全寺上下的擁戴。他也成了眾僧崇拜的偶像,終生奮鬥的目標。
過去寺院僧人的來源主要有四,一是城鄉貧苦人家養活不起孩子,忍痛把骨肉送進廟裡,討個活命。這是絕大多數。二是信仰堅定,虔誠禮佛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