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且勿早下結論!如今情況朝廷豺狼當道,小人橫行,天子日夜擔心,這般歲月還有何皇室尊嚴可講?董卓原為西涼刺史,其屬下二十萬西涼兵皆是久與羌人爭戰,驍勇非常,聯軍清君側卻是唯一解決辦法,非常時當用非常手斷而已。”
劉曄卻是寸步不讓道。
他這一說,劉虞又深思起來,顯然被這番言語觸動。田裴如何能心甘?於是便頻頻問計於戲志才,不時以公孫瓚威脅論等等難,劉曄也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直叫劉虞頭痛萬分,最終還是偏向劉曄多一點,決定響應檄文出兵!
可接下來的細節又被田裴阻撓,劉曄計劃的一萬人整個縮水一半,僅有五千人。見到劉虞於兵事內爭方面實在沒有他對於外族以及政事中的果斷堅決,反而易受人意見左右,劉曄心裡極不是滋味,想來領兵權的鮮于銀與自己交好,他便請命一同帶兵前去與群雄會盟,留在州府中以後若是都像今日這般紛擾不休,豈不煩心透頂?
有這般想法,在這個偶然機會下,劉曄從此便走向了離內政,主兵事的正確路線。
劉虞終是心裡向著劉曄多一點,見他所言句句有理,終於同意出兵並委他為監軍,實際上統領五千兵馬,前去酸棗會盟。
僅三日間,一切便整頓完備,於是劉曄別過淚眼相送的劉燕,吩咐他小心行事的劉虞,心中念動間留下李政待在薊城請劉虞給他封了個記事,反而帶著已是校尉卻正巧在此機會下請求暫重回他身邊作護衛學習的閻方,張飛,眾親衛順著更見凌厲的寒風,帶著五千兵勇南下而去……
【11】諸侯會盟各心思 曹操精明自清醒
公元月3遲接到檄文的劉曄急行軍一月時日,這才趕到諸侯會盟大營時結盟議式已過,共舉“四世三公”之袁紹為盟主,曹操自請為參謀,孫堅為前鋒,袁術督糧草。
稍前時候濟北相鮑信,尋思孫堅為前部,怕他奪了頭功,暗使其弟鮑忠領兵三千抄小路先到虎牢關下搦戰,孰料董卓所差猛將華雄只領五百西涼鐵騎便出關迎戰,陣前呼喝,將不自量力上前單挑的鮑忠錯馬一合便斬於馬下,俘獲將校兵士近千。
以此表功的華雄也從驍騎校尉升為都督,一時盡掃呂布投靠後幾無自己表現機會的煩悶,心中對於所謂諸侯聯軍看得更如土雞瓦犬之輩。
其時孫堅引麾下四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帶本部四千兵馬到關下罵戰,正值華雄於關中休息,副將胡軫冒然領兵五千出城迎戰,卻被程普不到十合刺死,軍馬大亂,皆退往關下,幸得關上將士矢石如雨扔下,才讓無攻城器械的孫堅退回十里安營,差人往盟中報喜並催欠糧。
劉曄便是在這個時候來到酸棗大營,這時諸侯們才知道未公開表示響應檄文的劉虞亦派出士卒前來。
一番計較安定,被請入議事中軍帳的劉曄抬眼望去,便聽得——
“來者可是都亭侯劉子揚?”
出聲問的卻是上安坐一人,觀其樣貌堂正,話語間自然表露出一股上位威嚴來,正是袁紹。劉曄差人送上印信只落下自己和鮮于銀姓名,卻不想袁紹卻似知曉他底細。
“正是區區在下,未想袁公知曉劉曄情形。”
劉曄拱手一禮道。
目視左右,一眼就看到位於左邊第一位者,面貌顧盼生威,眼中精芒隱現,細眼長鬚,心下一動劉曄便知其定是曹操,現今三十五歲的他顯然經過刺董逃難一事心性已定,知曉收斂自己鋒芒,看他頻頻注目,顯然對於劉曄這位未聽過姓名之人有幾分興趣。
對於其它人,劉曄亦只是禮貌的掃視一眼,將其形貌記下,便聽得袁紹繼續說道:“子揚若早來幾日,紹必以盟主之位相讓!且上座,吾與你介紹諸位認識。”
見到袁紹居然在曹操上邊又加了一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