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府失勢的現實,原本的門庭若市瞬間變成了無人問津。
李嗣業的妻兒老小大為悲傷憤怒,卻也無可奈何。
其實不光是李嗣業的境遇,這事兒若是攤到其他權貴身上,也是一樣。兵敗之將,縱然戰死沙場也並不光彩。若是皇帝不肯承認他的功績,事後非但不予追封,還要追究責任,莫非喪禮無人弔唁,就是李嗣業的後人也要備受牽連。
且不說孔晟進李嗣業府上吊唁拜祭,趙王李系大張旗鼓去了大理寺,卻聽說孔晟已經回府,微微有些失望。李系本想去長安侯府見孔晟,突然聽說楚王李俶糾集了滿朝文武,進宮去面聖,要聯名上書,彈劾郭子儀李光弼等將領的敗兵之責,心頭大震。
略一沉吟,李系就命令護衛隨從立即調轉方向,從大理寺衙門改道直奔皇城。他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這種節骨眼上,孔晟一定會被皇帝召到宮裡去。
而李系也實在不敢想象,一旦讓李俶得逞,相州兵敗的責任就會落在郭子儀這些人頭上,而一旦郭子儀李光弼因此受到懲處,這大唐天下兵馬的大權就徹底和完完整整地落入了楚王的掌控,再沒有人對他構成制衡。
而假以時日,李俶在軍中安插上自己的人手,不要說李系這種普通皇子,就是皇帝本人,也不得不對楚王保持著相應的忌憚。(未完待續。)
第三百七十四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4)
第三百七十四章誰是最後的贏家(4)
李嗣業的長子李佐國披麻戴孝在府中操持喪事。儘管李家親朋好友斷門,老爺子又蒙上了兵敗身隕的恥辱,但喪事卻不能不辦,沒有人來弔唁,李家的子孫後代就自己表示哀悼。
昔日喧囂的虢國公府如今一片愁雲慘霧,哀聲四起。
得到下人回報說長安候孔晟過府弔唁,李佐國先是愕然,良久才命僕從開啟中門,親自出面迎孔晟進府。
孔晟站在李嗣業府上門口,凝望著身著麻衣的李佐國率兄弟姐妹數人面帶哀色迎出來,便緊走了兩步,上前略一拱手:“本候聞聽噩耗,特來拜祭虢國公!”
李佐國淚流滿面:“多謝長安候!”
所謂患難時刻見真情,在長安城權貴對李嗣業一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前提下,孔晟冒著重大的政治風險前來弔唁,這本身不僅僅是一種姿態,還是一種盛情高義,某種程度上代表著社會輿論對李嗣業的肯定。
這是李佐國最在乎的東西。
孔晟默然還禮,他從李府僕從手中接過一條白綾,禮節性地系在自己腰間,匆匆跟隨在李佐國身後直奔前院設立的李嗣業的靈堂,因為李嗣業的屍身還未抵達長安,所以靈堂上只設立了李嗣業的靈位名牌。李嗣業的妻室子女跪拜在側,哀聲不絕,孔晟面色肅然,深吸一口氣向李嗣業的靈位拜了三拜。
大禮參拜。
孔晟禮畢,慨然拜祭道:“虢國公當世名將,孔晟久仰多時了。公驍勇善戰,一生忠心報國,每逢出戰皆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屢立戰功。先後敗小勃律、石國、大食等國,多次擊敗叛軍,收復長安及河南、河東兩道郡縣。而且,素聞公為官清廉,從不辦置家產……公英靈不遠,名垂史冊!”
孔晟一番祭拜之詞,將李嗣業一生的功績大概描述。雖然孔晟只是代表他個人,但李佐國等人莫不感激淚流泣不成聲。
李佐國等李家後人萬萬沒想到從未有來往的長安候孔晟,竟然對李嗣業的經歷功績如此熟稔,與之相比,李家過去那些至交好友和權貴親戚,都該羞煞了。
孔晟深吸了一口氣,目光從李嗣業的靈位上移開,面向李佐國等家屬拱手一禮:“孔某現在進宮面聖,當竭盡全力為虢國公請功正名!告辭!”
李佐國流著淚拜伏了下去,感動得差點哭暈了過去。李嗣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