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活佛,特別是歷代*喇嘛的轉世靈童,均須請高僧前往拉姆拉措朝拜,依照嚴格的宗教雪山、藍天映襯下的納木措草灘上的羊群 2005年6月22日攝儀軌,觀測湖景並據湖中顯示的預兆,作為神示。據說民間朝聖者只要按藏傳佛教的宗教儀軌,默聲許願,虔誠凝視湖中,就能見到顯示自己未來命運的奇妙幻景,被稱為信男善女探求命運的“神奇寶鏡”。作為聖湖,納木措在藏人心目中同樣有著非常神聖的地位。每逢藏曆羊年,四面八方的朝聖者會不遠千里前往參加盛大的轉湖節,徒步繞湖一圈約需10多天。進入納木措湖區,汽車在大草灘上穿行,不時見到成群的牛羊。草灘上的草低矮又稀稀拉拉,並不茂盛,但面積很大,一望無際。半小時後,我們來到納木措的最大半島扎西陀島,這裡是觀湖的最佳處。也許是西藏的天空太藍,念青唐古拉山的雪峰又太白太亮,映襯之下,波光粼粼的納木措,顏色有些藍中偏黑。我走近湖邊,摸了摸清澈聖潔的湖水,好涼。晴朗的天空下,湖水輕輕拍打細沙湖岸,望著彷彿近在咫尺的雪山,聽著半島10來米高的手掌峰上海鷗“嘎嘎”的叫聲,我們都有些忘了自己正站在4700多米的高原上。當我們沿著半島繞行的時候,才又領教了高原的厲害:繞行一週僅1公里多一點的路程,我們歇歇停停地走了1個多小時。走進湖邊的藏包中,大家都恨不得馬上躺下。喝幾口酥油茶,吃一碗藏民自制的酸奶,才總算緩過一點兒神來。湖上有成群海鷗,說明湖裡一定有魚群。我問當地的導遊:“有人到湖裡捕魚嗎?”導遊說,西藏人過去是不吃魚的,現在雖然有人開始吃魚了,但納木措是聖湖,來這裡都是轉湖朝聖,從沒聽說有人來此捕魚、吃魚的!納木措扎西陀島上的手掌峰 2005年6月22日攝在神秘的雪域高原上之十一拉薩中心的中心:八廓街與大昭寺方 翻開拉薩地圖,就能明顯感覺到,這座城市幾乎就是圍繞大昭寺建立起來的。始建於公元7世紀的大昭寺,有著一長串傳奇的故事。西藏各教派均尊奉松贊干布贊普為吐蕃王朝的創始人,而松贊干布皈依佛門是受其來自尼婆羅(即尼泊爾)和唐朝王后的影響。尼泊爾的赤尊公主進藏的時候,帶來釋迦牟尼8歲等身不動金剛像,後供奉於大昭寺,寺門朝南;唐朝的文成公主經唐太宗恩准,則帶著釋迦牟尼12歲等身佛像進藏。傳說文成公主載佛像的木輪車在一片沙地陷車,想盡辦法也無法前行,公主認為是佛祖希望被供奉於此。松贊干布遂了文成公主的心願,專門在此修建了小昭寺,供奉佛祖12歲等身佛像,寺門朝東。據說釋迦牟尼生前,其弟子為他塑了3尊等身像,分別是8歲、12歲和30歲的等身像。30歲的等身像在天竺戰亂時,被天竺虔誠的信徒秘密送上大帆船,擬透過海運送往他鄉供奉,不料遇風暴沉沒於南印度洋。據史料記載,在松贊干布為拉薩幻顯神殿(大昭寺前身)舉行盛大開光慶典時,文成公主對大臣那闡布交代:“我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金像需挪個地方安立。遷移此像時……由南門進入拉薩幻顯神殿,把金像藏在神殿的一大昭寺門前磕長頭的人們 2005年6月23日攝間護房中,然後在護房的門上畫上文殊菩薩像。適當的時候,自有膽識超群之士會把它發掘出來的。與此同時,請把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遷移安立到惹冒切寺(小昭寺的藏語稱謂)。這樣一來,久而久之,漢人們就會對釋迦牟尼12歲等身金像,有如高懸虛空的明月,想得到也得不到了。”松贊干布去世後,吐蕃發生戰亂,並進入滅佛期。據說,當時有高僧和貴族擔心小昭寺的12歲等身佛像被毀,便真的偷偷將之轉移至大昭寺,藏於密牆。直到唐中宗時的金城公主進藏,查詢12歲等身佛像的下落,才將佛像起出,就地供奉於大昭寺。釋迦牟尼8歲等身佛像也遵囑安立在小昭寺,後攔腰被毀,修復後仍供奉在小昭寺。大昭寺裡這尊完整的佛祖1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