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的單位出面,負責組織貨源,調整生產方向。如果沒有一個這樣的組織存在,一旦農民盲目生產,不但會讓大市場的產品走向單一化,還可能導致老百姓重大損失。”
第399章 肖元帥
“你是說訂單農業嗎?”吳莎莎一皺眉,還以為有什麼高招,也不過如此,“大市場供求雙方還沒有形成長期固定的供求關係,很難出現可以信賴的訂單。至於說單獨的組織管理機構,似乎市場管理也可以充任這一職責!”
鄧公子及時閉嘴,和頂頭上司爭辯絕對不是一個好習慣,東方怡卻沒想放過他:“鄧主任,你認為這樣的工作應該由哪一個部門承擔?或者說,需要成立一個全新的部門?”
“也許供銷社可以承擔這樣的職責!”
縣長大人動問,鄧公子無法拒絕,吳莎莎冷冷看一眼鄧公子,對此小男人也很無奈,總不能為了上司,不回答縣長的提問!何文惠曾經身為黃玉英的秘書,很清楚一年多時間,鄧華為古城縣做了什麼。
此刻聽了鄧華的建議,暗暗點頭,東方怡和她交換一個眼神:“好,鄧主任出去準備一下,我們下去調研!”
剛剛在縣長面前,沒有提出可行xing建議,吳莎莎很惱火,女人自視甚高,很瞧不起初中生小鄧主任,感覺和這樣的幹部做同事很丟人。只是鄧主任一次次出風頭,完全蓋住正印主任的鋒芒,讓吳主任很不開心。
如今肖元帥的回答,似乎讓吳主任找到宣洩口:“吳主任,供銷社顧名思義,要從供、銷兩個方面為老百姓服務。此前你們做了什麼?難道銷售農用物資就是你們的全部?是不是應該在收購民俗工藝品上加大力度?是不是要考慮市場需求?是不是應該幫助農民制定生產計劃和銷售方向?”
肖元帥表面恭謹,心裡卻很不以為然,吳莎莎一個外來戶,雖然算得上是半個縣委領導,畢竟不是全部。她的話絕對無法讓肖元帥信服,供銷社早些年的確承擔供、銷兩方面的任務。
只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更多的收購任務都由市場調節,表現在古城縣,下面的土特產和民俗工藝品,都由那些走村串戶的貨郎處理。
有些鄉辦企業,就更不需要供銷社多此一舉,肖元帥縱然是想要幫助人家,那也要鄉鎮那幫傢伙願意才行。實際上古城縣鄉辦企業沒幾個,民間手藝傳承人倒是不少。
只是那些民間手藝傳承人,一個個不只是手藝敝帚自珍,銷售更不會去找什麼供銷聯社。幾乎每一個手藝人都有自己的銷售渠道,很多就是外地前來收購的“老客”。
所謂的“老客”,就是那些走村串鄉的掮客,和這樣的人打交道,手藝人感覺更實在。之所以不和供銷聯社弄到一起,很大程度上是當年“割資本主義尾巴”留下的心理yin影。
二三十年過去了,當年的痛楚依舊深深銘刻在手藝人的心中,久久不能抹去。問題是如此交易,導致土特產和民俗工藝品生產無法形成規模效益,太多的產品那些掮客無法解決,少來少去的,又被壓價嚴重。
這個是困擾古城縣民俗工藝品生產的大問題,鄧公子制的大市場專案,實際上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當下看來,收購的門開啟了,銷售的渠道形成了,但是上下之間卻出現脫節現象。
肖經理顯然還沒有意識到供銷聯社應該起到的作用,他應付式的回答,讓東方縣長很不滿意,女縣長一皺眉:“供銷社即ri起要從供、銷兩個方面運籌,接下來一段時間,由鄧華同志幫助供銷聯社,制定針對xing策略。務必要確保大市場的貨源供應,務必要讓老百姓在民俗工藝品銷售過程中,賺取最大利益,有問題嗎?”
“沒問題!供銷聯社一定全力配合鄧主任,一定做好扶貧工作!”
此刻肖經理哪裡還有一